背景: 阅读新闻

《谁在收藏中国》——潘家园之08版故事






[日期:2012-11-18] 来源:《谁在收藏中国》 第八章  作者:吴树 [字体: ]

电话断线,限时采访结束。 

  从我复访几个采访对象的结果看,似乎可以证实刘秀才最后的推断。河北那位“国宝庄园”的主人由于在文物赝品上的投资过大,影响了现金流,今年赶上银行紧缩贷款,企业申请破产。我在北京古玩城碰见了那位老兄,租了一家店面,里面摆满了他原先买回去的各时代的“官窑”仿品;福建渔民林浩去年因盗捞海底文物罪被判入狱,非法所得的财物被罚没;只有包专家还是包专家,那个“文物贿赂案”过后,他干脆办了退休手续,迁居到另一个城市,开了一家鉴定公司,凭借他博物馆副研究员的资历,照旧受到热捧;还有北京那一家假拍、拍假的赝品拍卖公司,也依旧“天价”频传、财源滚滚;此外,听江西业界的朋友告诉我:景德镇“青花黑客”李老板的窑厂新近又进口了几套高精密度化学元素分析仪,据说还有一套专门处理瓷器釉面老化度的设备也在安装中…… 

  宁志超先生是我最后复访的对象,见到他时,他刚从澳大利亚回到北京。走进宁老先生的半拉子四合院,抬头就看见那两只引起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元青花象耳瓶,还一尘不染地搁置在客厅正面的案台上,在半阴半阳的光线下,流动着蓝色的幽光。那位花费了20年时光“献宝”未果的老人,正披着一头散乱的白发,在书房里继续著书立说,固执地向人们诉述元青花的历史渊源、鉴赏方法…… 

  走出宁家院子,记者又多了几分惶然: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这一场“国宝”大戏,究竟何时才能够落下帷幕?“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天问》)在失去记忆的坐标上,我们究竟去何处寻找中国文物的宿命?全民炒宝、尔虞我诈,长此以往,我们丢失的“国宝”只是文物吗?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