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董善习刻瓷艺术——肖像镌刻法






[日期:2019-05-18] 来源:刻瓷艺术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周恩来、金日成 直径36cm 刻瓷盘 马林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20世纪70年代末,淄博刻瓷艺术家马林先生,尝试在14英寸白盘上用尖刀面刻法,刻出周恩来和金日成的素描单色肖像。受到邓颖超女士的高度认可,作为国礼赠予朝鲜客人,开淄博肖像刻瓷之先河。此后,肖像刻瓷由小到大,由黑白到五彩,艺术效果越来越好,受到国人青睐。

      肖像刻瓷,目前表现形式有三:中国画的写意式、素描油画式和中西画结合式。采用哪种形式最好,应根据人物的性别、职业、年龄、精神风貌等来确定。落稿时,中国写意形式用毛笔蘸墨写之,西画形式以铅笔素描方法将形象准确绘出。

      肖像刻瓷的基本要求是“像”,包括形似、神似。否则即便你的刀法如何精致,色彩如何丰富,不像其人,作品也是失败的。因此,作者除要具备刻瓷功底外,还要具备较高的素描基础。抓形要准确,要懂得色彩学,要弄清面部的色彩规律,清楚面部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关系,等等。

      肖像刻瓷一般多用圆盘,重心刻绘应放在人物面部。如前所述,要根据不同对象、追求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来选择不同材质、釉色的圆盘。落稿时,尽量突出人物的头部,减少上身占用的空间,并注意留有空白。因在一定空间内,适度留白能起到衬托作用,增强刻瓷的艺术效果。常规而言,头部占总高度的三分之二,上身衣饰所占略低于三分之一为佳。

      肖像刻瓷的落稿,类同于画铅笔素描,用特种铅笔起稿:(1)用较长的直线确定头部和上身的位置;(2)用短的直线确定眉、眼、鼻、嘴、耳的位置;(3)用更短的直线从眼部开始仔细刻画五官的轮廓,要纵横有比较地进行,注意结构、透视、比例的准确;(4)五官确定后逐步进行明暗层次的渲染。如此反复描绘,直到准确表达人物形象为宜。

      肖像刻瓷由于用工时间相对较长,不可能面对人物直接写生刻绘,多以照片为据,由此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照片在拍摄时受光线的影响,有些面部结构清晰度不够,或者立体效果不强;有时则因提供照片太小,五官细部不够清楚。诸如此类都会给刻绘带来难度。作者需要运用综合分析的能力,在已知其性别、职业、年龄等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对照片加以认真观摩分析。抓住主要特征,透过其眼神向外传递的信息,品读其精神风貌内涵,再定夺对其形神的构建。

      肖像刻瓷还要充分顺应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适当夸张对象的优势特征,缩掩一些不足。如给老年人刻绘得年轻些他定会高兴,若形象明显欠佳或后天因故增添的缺陷,给以适当的修饰,他会更能接受。

      镌刻方式:一是面部采用尖刀面刻法,二是头发采用平刀线刻法。

      镌刻的一般程序:(1)先用斜刀将面部五官轮廓刻出,刀迹排列要密;(2)用尖刀以点的大小、深浅、疏密将面部的立体效果刻出;(3)用平刀将头发按发式或头发梳理方向竖刀刻出;(4)用平刀捻转刻出眼珠、瞳孔,留出高光点;(5)嘴按唇纹结构平刀刻出;(6)刻服装、衣饰等可根据衣料的质地采用不同刀法,表现呢料质感可用点刻法,捻转刀法表现皮毛制品效果极佳。

      赋色一般用油画颜料,依据照片色彩:(1)先用基本色淡淡画出五官轮廓位置;(2)以面部色调按色彩结构由淡到浓、由浅到深、由暗部到亮部层层点染。注意基本色和光源色、环境色及瓷盘色调的相互影响及协调关系;(3)由淡到浓勾染出头发;(4)赋上身衣服颜色。赋色要做到淡而不薄,重而不厚,淡雅纯正。

      肖像着色不可能一遍到位,一般要点染5~6遍,更需要耐心严谨,精心操作。实践会使你明白其中道理,往往一点一线都会影响到整个肖像的艺术效果。

      肖像刻瓷赋色技法可分点染法和涂染法,两法的操作程序基本相同,只是用笔着色时略有差异。点染法,顾名思义是通过用笔点彩显示物象,即用笔蘸颜料后以点着色,集点为面。涂染法是用笔和棉球,点、涂、擦相结合。作者多采用点染法,认为用此法刻绘的肖像更具金石味。


肖像 直径52cm 刻瓷盘 董善习 2006年

      镌刻的肖像,衣服部位采用写意法,用笔蘸墨一笔绘出,与落款相携,形成与面部的对比,增添了艺术含量。

肖像 直径51cm 刻瓷盘 董善习 1992年

      《肖像》是为美国客户镌刻的一件作品。为能充分表现对象的生理特点——白发白须,在征得客人同意后,采用黑釉色圆盘为载体,落稿用白色特种铅笔绘制。镌刻时落稿越白的部位刻得越深,用黑釉被刻去后露出的白色坯体表现人物的发须面部。而眉毛、眼球和眼镜框则以落稿时留存的黑釉本色加以表现。衣服轻刀细刻,只轻微刻去釉的表层形成灰调加以衬托。作品完成后,深得客户满意。

      董善习,1951年出生于山东淄川。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始从陶瓷艺术。19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8年赴澳大利亚南澳国际博览会,1992年赴韩国首尔博览会以刻瓷艺术参展。曾任淄博瓷厂科研所所长,艺术瓷分厂厂长,洪山陶瓷厂总工艺美术师等职。2002年被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授予首届“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第二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轻工系统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0年获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现任中国陶瓷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陶瓷协会刻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从艺四十多年来,董善习致力于陶瓷艺术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先后有5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评中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陶瓷琉璃馆、吉林省博物馆、湖南醴陵博物馆、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齐鲁工业大学艺术馆、美国黑鹰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董善习多次被聘为山东省陶瓷创新评比评委、全国刻瓷艺术大赛评委、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评委、山东省高级技术职称评委、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2000年,董善习集多年实践并对刻瓷艺术加以理论探讨,创作出版了《刻瓷艺术》一书。2001年此书获首届“淄博文学艺术奖”。《清代民国时期的刻瓷艺术》《淄博刻瓷之我见》等论文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2012年与山东硅元科技合作,成功研创“刻瓷烤彩”新工艺,并于当年获全省陶瓷工艺创新金奖。

      2015年《刻瓷艺术》第二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景德镇大学图书馆、景德镇学院图书馆、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淄博市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收藏。

      2016年又与硅元科技合作,“硬笔陶瓷彩绘”新工艺研创成功,为陶瓷装饰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2017年,利用淄博本地生产的薄胎瓷板进行釉中彩绘试验,并获得成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