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定窑遗址:拨开千年的迷雾






[日期:2011-04-21]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考古队基本摸清了定窑的分期情况。秦大树表示,“初步分析定窑历史发展分为晚唐、五代,宋分早中晚期,金、元各个时期的代表器物及工艺等也都有收获,还纠正了一些原有认识,譬如我们曾以为定窑到元代后就停烧了,但是这次发掘令我们发现不是这样,定窑在元代仍在生产,规模也不小,只是产品的质量下降了。”

  这次定窑考古收获颇丰,为解决一些具体的学术问题找到了重要资料,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比如地层中出土的瓷片证实了晚唐到宋初定窑还在烧制三彩器物;金代地层中出土的带有“尚食局”款的器物为研究金代贡御瓷器提供了实证;发掘出土的元代器物证实了元代定窑依然还烧造而且有一定规模等等。

  2010年1月20日,最后一批考古队员离开了涧磁村。预计未来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将持续两到三年,最终将把研究成果公之于众。正如秦大树教授所言,“通过我们的照相、摄像、航空摄影和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采集的资料,大家将看到一个活的、跟真实十分接近的定窑窑炉”。

  联合考古队队长韩立森评价此次考古发掘说:“主要目的是对定窑分期断代,我们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荣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始于1990年,现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考古学会协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评选标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每项考古发掘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发掘过程中,必须依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考古发掘,保证考古发掘的科学质量;考古新发现的内容评选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所谓新发现,是指这项考古发现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之外,还要在中国考古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

  中国古陶瓷协会副会长、“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河南省文研所研究员孙新民对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定窑遗址考古项目进行了解读。他说,定窑以其精湛的印花白瓷和首创的覆烧工艺,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自1950年以来,陶瓷和考古工作者曾多次对定窑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但遗憾的是迄今未见出版考古报告。2009年9月至12月的这次主动考古发掘,学术目的性强,选点审慎准确,并注重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取得了全新而丰富的实物资料,是近年来陶瓷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孙新民评价说,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遗迹丰富,窑炉保存完整,这次清理的11座窑炉中有保存较好的五代窑炉2座、宋代窑炉1座和金代窑炉3座,均具有通风道长、火膛较深、烟囱宽大等特征,是深入探讨定窑窑炉结构和烧成工艺的重要材料;地层堆积丰富,有助于确定烧制年代,这次清理的文化层不仅分属于过去已知的五代、北宋、金代,还出土了一批中晚唐和元代遗物,尤其是地层中出土的一些纪年材料,为确定定窑的始烧和衰落年代提供了依据;出土的带款器物,展现了定窑的贡御史,这次出土的瓷器标本达数千件,有不少属于贡御的定窑精品。五代、宋初地层中的“官”字款白瓷,与河南巩义宋太宗元德李后陵随葬的同类器物完全相同。北宋地层中的“尚食局”、“尚药局”款和龙纹装饰瓷器,显然是贡御之物,为史料中“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给用,以京朝官三班内侍二人监库”的定州白瓷器找到了产地。

  田野考古工作结束了,考古发掘成果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但揭秘定窑、研究定窑,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