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福清石坑窑






[日期:2014-09-05] 来源:网络  作者:欧阳希君 [字体: ]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主要河流有龙江和荻芦溪支流凤迹溪(三叉河)及大樟流域的一都溪(龙屿溪),龙江为福清市最长河流,于海口镇注入福清湾入海。历史上福清是全省商贸最发达的县份,《八闽通志》载:福清“小民执工艺以营衣食者,视诸县独多”;明内阁首辅叶向高曰:“余邑什三治儒,什七治贾”;《明史·何乔远传》载:福清众多“泛海通番”;俞大猷曰:“大船出于福清县”,说明福清曾是远洋船舶的重要产地。可见宋元福清也是外销陶瓷重要产销基地。

   


因撰写《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福清窑》(上下卷)之故,笔者曾数十次在福清境内查找古窑,目前为止,已发现晚唐五代至宋元古窑址十余处,按村名划分为:玉瑶窑、岭下窑、半岭窑、三星窑、芦岭窑、东山窑及石坑窑7处古窑址,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石坑窑是一个以烧造黑釉器为主,青釉为辅,兼烧青白釉及其它釉色品种的大型综合性窑场,位于东张镇石坑村宫后山、背塘山、产山、村后山、石码头山等多处,分布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最厚堆积层达6米。笔者已发现窑床(斜坡式龙窑)50余条,经实地测量,其中一条龙窑长约152.5米(因未经科学发掘,不排出叠压可能),如发掘证实,可称龙窑“世界之最”。

    其主要产品按釉色可分为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青灰釉、青黄釉、豆绿釉、青绿釉、褐釉及内青外黑双色釉、青釉褐彩、素地褐彩划花和素胎等。器型有碗、盏、盘、碟、钵、洗、盒、盅、杯、高足杯、瓶、罐、枕、执壶、注子、盆、花盆、砚台、炉、盏托、灯盏、大缸或大罐及各式器盖、小动物塑件等。碗、盏为大宗。采集窑具、工具主要有匣钵、垫饼、支座、隔垫、匣钵盖、挡箍、轴顶碗、轴座、坩埚等。

    石坑窑采用轮制工艺拉坯成型,使用一次或二次蘸釉,配以刷釉、荡釉方法施釉,采用漏斗式凸底匣钵和直筒平底匣钵一器一钵仰烧、涩圈叠装正烧,也见支圈组合匣钵芒口覆烧等工艺技术,在龙窑中经1250度以上温度氧化(窑炉长,不能全部还原)或还原焰烧成。

    石坑窑的主要纹饰手法为:黑釉兔毫纹、青釉刻划花、青白釉印花与刻花相结合。黑釉可分为金、银、褐、蓝、紫、白等呈色的兔毫纹及油滴、异毫(毫变)、类鹧鸪斑等纹饰,器型是仿建窑各款黑釉盏,建窑有的,石坑都仿,建窑没有的品种石坑窑却有生产,品种比建窑丰富,质量却逊于建窑,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窑场规模也在扩张,窑场已超过了建窑,成为建窑的最大竞争对手,石坑窑黑釉产品在日本等国有大量出土,数量远远多于建窑产品,是日本文献记载的“幅州盏”原产地;青釉以刻划花间篦线、篦点纹类“珠光青瓷”占绝大多数,为间接仿龙泉窑产品,而又与本省其它许多窑场一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与同安汀溪窑相雷同,品种、纹饰不及汀溪丰富,而做工质量及胎质、釉色与瓷化程度却略胜汀溪一筹;青白釉所占比例较少,因产量少,工艺较精致,刻花与印花手法并重,从总体看似乎在修坯等工艺质量上超过其主要产品黑釉与青釉器,工艺技术为景德镇传播而来;其它釉色如:釉下褐彩盆、内青外黑碗、素地褐彩划花梅瓶及“褐釉”、酱釉、酱黄釉器物与本省磁灶窑、渔村窑、赤土窑、竹树山窑等及陕西耀州窑、河北磁州窑、江西吉州窑等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应与它们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综观上述,可看出它是一个兼容并蓄,善于吸收外来工艺技术,敢于创新,又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特长,以市场经济(盈利)为主要目的,急功近利的大型民间窑场,用一个窑系或一种类型根本无法概括它的全貌。

    关于石坑窑的烧造年代,史料无记载,标本也没有发现确切可信的纪年款识,以往学术界一般定为宋元或南宋至元。笔者从采集的标本并参考文献分析,推测石坑窑创烧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鼎盛,入元后逐渐衰败(可参见笔者所著《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福清窑》上下卷)。

    受经济利益驱使,目前国内特别是建阳、南平等市县“仿建”产品很多,以新充旧。因石坑窑名气不如建窑,故目前未见赝品。建国前曾有商贩雇村民挖掘窑址,以低价收购。改革开放以来,文物商贩纷纷踏至福清市收购残碗、标本,修补后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以至石坑窑黑釉碗从几元、几十元已涨至现今的上千元、万元不等,几乎与“建盏”同价,价格的飚升与国际上对黑釉碗的需求,特别是日本、韩国人对“幅州盏”(福与幅同音)的喜好是分不开的,1998年在北京潘家园市场一个残黑碗用水泥与匣钵粘上后售百元以上,有瑕疵的较完整黑釉碗以千元三个、五百元一个售出。国内外许多藏友所藏“建盏”实为石坑窑产品。由此不难看出石坑窑作为宋元国内最大黑釉窑场及国内沿海窑口黑釉碗最大出口基地的重要性及与建窑的互补性关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