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斗彩鸡缸杯背后的故事






[日期:2014-12-26]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佚名 [字体: ]

   


    12月1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打扮成碧瓦红墙“故宫”模样,是为迎来“朱见深的世界:一位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今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藏家刘益谦豪掷2 .8亿港元买下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
    朱见深的世界
    借着这口“仙气”,半年之后,龙美术馆带领人们穿越到明成化年间,由一只小小的鸡缸杯,引出一个皇帝和一个时代的故事。
    众所周知,鸡缸杯是成化皇帝(朱见深)为了取悦年长他17岁的万贵妃着意烧造的。万贵妃自小陪伴成化皇帝,与他的关系亦妻亦母。据考证,鸡缸杯的图案来源于宋代的《子母鸡图》,表现了皇帝纪念年少时贵妇照顾他的岁月,寄望家庭和睦、宜子多寿的情怀。
    被“抹黑”的明代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方志远教授认为,明朝是一个“被抹黑”的时代。方志远说,明朝的前期非常黑暗,但在中后期是自由开放的。
    成化皇帝虽然在政务上“不作为”,但现实生活里却是有血有肉、极富个性的人物。他对万贵妃的专宠,到了宁可不要子嗣的地步,成就一段百年畸恋。
    方志远提到,在成化年间,宫廷里有4700多位传奉官。当时北京的文官也仅有2500位,这4700位传奉官是令人惊骇的编制。然而,在这些人里,“有1300多个是能工巧匠,其中一定包括鸡缸杯的制作者。有300多个民间艺术家,300多个书画家,浩浩荡荡的艺术队伍进入宫中。”
    “而明朝这个时候,正在完成由单纯的官本位到官本位和财富本位、文化本位共存的时代。做官、赚钱和有文化同样重要。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来,民间的爱好,民间的艺术,民间的个性,统统迸发出来。成化皇帝受时代影响,反过来也影响时代。当一个皇帝对书画、瓷器、艺术感兴趣以后,整个社会面貌就朝这方面转向。”方志远说。
    情调淡雅的成化瓷
    台湾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瓷器研究专家谢明良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永乐、宣德年间的瓷器妍浓刚强,成化瓷器却有阴柔之美。“就拿青花来说,成化时候用的是国产的‘平等青’,所以它非常淡雅。而永乐、宣德用的都是进口的苏泥勃青,颜色深,于是形成不同的趣味。”
    “另外,成化的特点是,它的留白很多,空间感很好。永乐、宣德时期,或者是之前的元朝,他们不会让器物留白太多,都是把它画得满满的,还不太懂得留白的乐趣。可是成化年间的瓷器,你看他画缠枝,或者葡萄叶子,甚至是鸡缸杯也好,它的留白还蛮多的。留白多,有另一种淡雅的意境。”
    鉴别鸡缸杯的一个方法,是看它的图画是否懂得“计白当黑”的雅趣。“人们看鸡缸杯大部分是看它画成什么样子,但是看留白你会有不同的启发。因为假的鸡缸杯很多,有时候也画得不错,但是看留白就知道,假的鸡缸杯画得很拥挤,在空间上有挤在一块的感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