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云南建水窑古窑遗址






[日期:2015-01-23]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距云南省建水县城北1.5公里的碗窑村,相传宋代就开始烧制瓷器。根据这一线索,1982年文物普查中,云南省有关部门组织调查组对该地进行实地调查。在大量堆积的古代瓷片中,找到了建水窑元代早期至明清以及民国年间各个时期的青釉、青花器物,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建水窑“宋代就开始烧造瓷器”这一说法的可靠性。

    碗窑村坐落于建水县城附近的山谷地带,泸江河自西向东从碗窑村穿过,流经县城,归于南盘江,面积1.5平方公里,这里有着瓷业生产的丰厚条件。灰褐色的地表,连绵的群山,生长着茂密的林木和灌木丛林,是古瓷烧造的柴薪瓷源。其下蕴藏着大量的瓷土和黄粘土。瓷土质地纯净,呈灰白色,少部分黑灰色,均出自碗窑村后山。可就地取土制胎。黄粘土是青釉的主要原料,它与本村附近的白沙土,外地的螺丝土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经烧造即为青釉。青花原料之钴土矿系自本县笔架山,古代曾远销瓷都景德镇。据碗窑村圆通寺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的一通《奉本府清军府明文》告示碑文载:“碗窑名虽一窑,内分上下,烧造器皿,各不相同。上窑烧造者缸、瓶、盆下窑烧造碗、碟、盅 ”以后,由于窑业的兴旺发达,加之兼烧陶器,碗窑村遂发展成为上、中、下三窑,成为滇南烧造瓷器的重要基地。

    古窑址位于碗窑村正北方的后山南坡上。在一平方公里的调查范围里,经统计县仍残存十余条已坍塌和遭破坏的龙窑遗坑,部分残留窑壁。从地形上看,均依山傍水,利用自然地势建窑,头南尾北,北高南低,坡度在11-25度之间。窑址均因建造房屋而破坏,仅测得比较完整的西窑床的大致长度为28米和36米,其余窑床残长分别在25-40余米之间,宽度在1.5-2.5米之间。古窑瓷片就堆积在窑床附近及周围,其横断各个层面1-10米不等,文化层因建盖房屋而打乱,各个时期的青釉、青花瓷片混杂,,而以元明时期的瓷片为多,器形以碗盘为主,其次有碟杯盅盏缸盆钵壶罐等器物,胎质坚硬细致,白而发法泛灰,釉面光亮明洁,部分有少量微小气眼和砂粒,器壁有厚薄两种,烧造方法有匣钵单体装烧和支钉、垫圈多种迭烧。

     建水距昆明220公里,地处滇南交通要冲,有着一千多年的建城历史,秦开“五尺道”后,云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得到加强。至唐代,剑南道节度使章仇兼琼首开步头路,打通了昆州(今昆明)至建水至交趾(今越南)的道路,建水即成为云南通往越南的咽喉要地。元代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地宣慰司兼管军万户于建水后,作为元明清三朝司署、分署、府治、州治所在地,建水逐渐发展成为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交通的中心和贸易集散地,历经了七个世纪,这是建水瓷窑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在数百年的生产过程中,“建水窑”产品大量流向云南全省,并且通过“步头路”远销东南亚一带。清代末期,由于战乱,经济萧条,影响了建水窑产品的销路与生产,不少窑工改烧廉价的粗陶产品,致使建水瓷窑日渐衰落。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