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日期:2015-03-05]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是中国宋至清代的民间瓷窑址。在福建省德化县境内,主要分布于浔中、盖德、三班等地。已发现窑址 200多处。创烧于宋代,北宋以生产白瓷为主,南宋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元代以生产白釉瓷为主,至明代则以生产低铝高硅的“象牙白”、白瓷闻名于世。其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印度、中亚、东非等地,是中国外销瓷中数量最多、销地最广的瓷窑之一。

      古窑址在德化县浔中乡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自1954年以来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德化县以及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厦门大学等单位先后调查了屈斗宫、十排格等处窑址。1976年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联合发掘了屈斗宫和碗坪仑二处窑址。揭出一条坡长57.米,宽1.4至2.95米,共有17间窑室,14个窑门,结构较为完整的窑炉, 出土了6000多件完、残器物和烧制工具。这些器物的造型和烧制方法,具有明显的宋元时代的特征。以墩仔式碗、铜罗盘、高足杯和弦纹洗为主,还种印花盒、洗、盖盒。这些瓷器应用了印花、划花、贴花、浮雕等多种工艺,纹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牡丹、莲花、梅花、菊花等四季花卉以及鱼、雁、人物等,不少器物上带有模印阳文(如“长寿新船”等)或毛笔书写的文字款识,有二件直道纹洗的底部,分别印有蒙古人特征的头像和阴刻元代花押,有些匣钵还刻有“郑”、“张”、“颜”姓字款,或“丁未年”年款。曾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发现与屈斗官窑出土的相同器物,证实它是外销瓷重要遗址。这一窑址对研究宋元时代德化窑瓷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生产规模、窑炉结构、烧制工艺和瓷器外销,都有重要的价值。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