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明清单色釉瓷器的魅力






[日期:2015-07-12] 来源:网络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单色釉,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宋代以后,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
      单色釉瓷以纯美取胜,其制作水平的细节要求非常讲究。烧制需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如果纯正明快的色釉在烧制过程中氧化略有不佳,釉面的色调就不均匀,这对烧制工艺提出近乎完美的苛刻挑战。由于是光素釉面,与之相得益彰的器型也大多是优雅、流畅的胎体。部分单色釉瓷,釉下暗刻花纹,似有若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明永乐甜白釉划缠枝莲纹“永平安颂”僧帽壶。明永乐甜白釉瓷中,僧帽壶是别具时代特色的一种器型。
      白釉瓷: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釉内含铁少。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明永乐朝(1403-1424)创烧的这种白瓷,则有“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之感。但当时还没有“甜白”的美称,直到16世纪,也就是明朝末年,白砂糖进入中国后,国人见之尝之,其甜美之感让人恍然想起永乐白瓷,遂以“甜白”命名。

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

      蓝釉瓷:以氧化钴为主要呈色剂,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后人把霁蓝、霁红、甜白并列,推为宣德单色釉瓷的三大“上品”。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

      红釉瓷:以氧化铜为主要呈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等。红釉始见于唐代长沙窑的偶然之作,宋代钧窑烧制的红、紫、蓝相间的铜红色已很普遍,纯然一色的红釉则是元代景德镇窑工的首创。由于铜在高温下易挥发,对窑室烧成气氛非常敏感,烧成技术不易掌握,故而初创阶段红釉呈色不够纯正,发色暗红。到明永乐、宣德时烧出的呈色鲜艳的“鲜红”、“宝石红”,清代的“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铜红釉名品。

明弘治黄釉碗

      黄釉,以适量的氧化铁为呈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因其谐音“皇”,历来是皇家的专属。或用于宫廷器皿,或用于祭祀地神(黄色接近土地的颜色),是被严格控制的色釉,象征权力与尊贵,严禁民间使用。黄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清乾隆粉青釉刻博古龙纹壶

      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延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青釉在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六朝至唐宋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宋到元明的龙泉窑系青瓷;耀州窑、临汝窑、钧窑等宋代北方青瓷;以及明、清以来的景德镇青釉瓷,是青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所谓的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除定窑外均属青釉瓷。

豆青釉

铁绣花

茶叶末

霁蓝釉

豇豆红

      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