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斗彩”之名出自何时






[日期:2015-08-1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斗彩之名却不见诸明代文献。遍查明代谈瓷之书,都把斗彩称作“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如成书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谷泰撰《博物要览》云:“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谈,颇有画意……”再如明末沈德符撰《敝帚轩剩语》曰:“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宫廷档案中仍无“斗彩”之称谓,档案中涉及成化斗彩时使用的是“成窑五彩”之名。《活计档·清档·乾隆记事》载:“(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张玉交宣窑青龙白地罐一件……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成窑五彩罐一件……”

        考斗彩之名,最早见于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无名氏撰《南窑笔记》一书,该书在谈“彩色”时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晚清、民国时的谈瓷之书对斗彩的解释常常是以音相呼,望文生义,莫衷一是。除斗彩之名外,又出现了“豆彩”,“逗彩”等名称。约成书于1906——1911年寂园叟撰《陶雅》卷下(十三)曰“何以谓之豆彩,豆者,豆青也,谓釉色之青如豆青者也。豆之青者有深有浅,厥色以至有不齐,大氐淡于康窑之硬绿也。纯色曰豆青,杂以他色曰豆彩。康窑之仿明人物颇多绘画豆彩者,大氐杂彩花纹,独以豆青一色占其多数,故别其名曰豆彩。豆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而式微于乾隆,嘉、道以后,殆未之见也……遂有曰豆彩为逗彩者,言其彩色碎点姘逗而成者也。亦名之曰斗彩,言其杂彩鳞比,若斗者之争竞激烈也。”

        1912年刊行的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卷二十四)曰:“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色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或称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谓彩之骈连有同逗併。实则市人以音相呼,辗转讹述,殊非正诠……”

        直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出版的杉村通造编《陶瓷大系——清代的官窑》一书,对斗彩的解释仍沿用《陶雅》、《饮流斋说瓷》中的说法,书中曰:“斗彩,始自成化时期,这是一种柔润,实有光泽的五彩,其淡绿色彩与蚕豆相似,故亦称豆彩。”也有人认为江西方言中,“斗”与“凑”发相同之音,故斗彩即“凑彩”,有“凑合”之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