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老街寻幽






[日期:2017-03-06] 来源:半老夫子  作者:佚名 [字体: ]

      景德镇的老街老弄堂有别于其它名胜风光,这里的生活平淡无奇,但是这里面的历史值得探究,这里可能深藏着很多故事,这里面的文化内涵很值得去挖掘!

      我爱上摄影以后,一开始是满世界去拍风光、拍鸟,对于身边的景色反倒视而不见。后来在摄影论坛和摄影刊物上经常接触到“用影像记录当下”的摄影理念,才知道拍好身边的人和物。在和外地摄友交流时,朋友们也都建议我好好的拍拍景德镇。于是前几年我就结合晨练,开始了走街串巷的扫街。


      当我反复地行走在老街老弄堂,走进一栋栋的老屋里,不断地让我想起了儿时在弄堂里穿梭玩耍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时光。


      瓷都景德镇因瓷而兴,一千年的制瓷历史,使得这个城市的风貌自然以陶瓷文化为核心。陶瓷生产的手工业特性,又决定了景德镇过去很长时期“草鞋码头”的历史地位。由于以上两点的原因,景德镇有着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城市特征。




      时至今日,景德镇还保留着大量的古民居、瓷作坊,和以它们为元素而串联起来的老街、老弄堂。尽管我们很难再看到建国以前完整的老街老弄堂,但是,能够在今天见到分布之广、数量之多的城市已经为数不多了。



      景德镇的老城依昌江东岸而建,坐落于南北长东西短的狭长地形,老城里有南北走向的三条街,前街(中山路)、后街(中华路)和河街(沿河路),东西横接的有斗富弄、主轴路(珠山路)、麻石弄和戴家弄四条街,在这几条街组成的网状里,穿插着上百条小弄堂。


      景德镇的老街老弄堂叫法很有意思,多数是以姓氏来命名,有的明明是条街,不叫街也不叫路,反倒叫做弄;很多狭小的弄堂,却有着一个街的名称。



      在景德镇的老街老弄堂里,主要建有三大类房屋,一是家屋,如今通常叫做民居;二是陶瓷厂房,拿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作坊;三是商业店面。景德镇的老房子是最具瓷都特色的产物,它融合徽派建筑和赣北风格为一体,在适用性方面以陶瓷生产流通为主,在建筑材料上充分利用陶瓷生产的副产品。


      上世纪六十年代,童年的我就住在戴家弄,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前街。前街就是现在的中山路,它是老景德镇一条最长的街,南北贯通整个城区,上到观音阁,下到小港嘴大约十里长。它也是景德镇历史上一条真正意义的老街,打我记事起就知道这是一条最热闹的街。


      历史上景德镇城区的形成,有可能是以这条街为中心,大多数老弄堂的叫法,也可以考证这条街的中心地位。景德镇有几十条老弄堂分上、下弄,比如麻石上弄和麻石下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横穿中山路,路的东边是上弄,路的西边是下弄。


      过去的商铺主要分布在前街,记得童年时家里要买什么东西,大多是要到前街的,而景德镇人说逛街也就是到前街去走一趟。记忆中的老字号“公和圃”、“森泰楼”、“种德堂”等都已经不复存在,只有“江家祠堂”的老中医依然在坚守。


      景德镇人大多知道“江家祠堂”这个地方,不是因为这个建筑的特别,尽管它是老镇上的特色建筑,但是老街里弄这种建筑还有很多,而是因为使用它的主人——中医院门诊部。江家祠堂的老中医看病确实称得上“手到病除”,它的儿科和伤骨科更是受到老人们的称道。因此,地道的景德镇没有几个人不在这里治过病。


      记得有一年,我鼻子边上长了一个俗话叫做“疔”的东西,一夜直接半边脸肿得像面包,到那里抹了两次药膏,也没有打针,更没有像现在吊水,过了几天就完全好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依然如旧地保留着那古朴的建筑风貌,保存着那一份历史的记忆,传承着中华医药的无穷魅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