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寿州窑瓷器的特征及演变






[日期:2017-06-07] 来源:益运居  作者:佚名 [字体: ]

 


      寿州窑是目前安徽省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时代最早的一个窑口,是我国唐代著名瓷窑之一。在《茶经》中,唐人陆羽将寿州窑列在当时名窑的第六位,居江西洪州窑之前,并指出:“寿州瓷黄”,以出产黄釉瓷而闻名。建国以来,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的名窑相继被发现,而“瓷黄、茶色紫”的寿州窑,一直不知所在,发现这座窑场的窑址成为一个重要课题。1954年洪水后,在千里治淮工地上发现了大量唐代黄釉瓷器,考古专家不知其产自何处。上世纪50年代末期,淮南市博物馆周墨兵先生在上窑镇地区收集了大量窑址标本并做了初步考查。1960年2月,周墨兵和古陶瓷专家胡悦谦先生在上窑镇一带进行了深入调查,埋藏了一千多年的一代名窑——寿州窑终于被发现和确定。

安徽省博物院隋寿州窑青瓷盘口六系莲瓣纹壶

周口市博物馆唐代寿州窑黄釉乳钉纹瓷豆

      寿州窑分布地域比较广,从目前发现被确认为寿州窑遗址的集聚点有10处。它地跨古寿、濠两州,即今凤阳县和淮南市等地,是一个从东至西长约80余公里延绵不断的大窑场。以淮南市上窑镇的窑河、高塘湖沿岸约2公里的地带上较为密集。寿州窑延续的时间长,它创烧于南朝,历经隋、唐的繁荣期,唐末开始衰落,大约350年左右。隋及隋以前的早期窑址有地属凤阳县的临泉寺、大刘庄和上刘庄及淮南市上窑镇的管家嘴地区。唐代窑址主要分布在淮南市上窑镇的马家岗、高窑、上窑镇医院住院部、余家沟、东小湾、外窑及田家庵区的洞山、泉山一带。

安徽省博物馆藏唐寿州窑黄釉执壶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藏唐寿州窑黄釉褐彩四系罐

      唐代时期,寿州窑和越、邢二窑齐名。有资料记载,在它历经的350余年间窑火不断,窑品普及大江南北。寿州窑文化的光芒曾照耀华夏大地,使淮河文化、汉唐文化流传深远。古寿州窑产品胎釉选用本地原料,由明火烧造而成。其器件厚重,胎质坚硬,色彩丰富而造型朴拙,以生活用品居多,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寿州窑到唐末以后渐趋衰落,烧制生产工艺也逐渐失传。

寿州窑黄釉四系罐

      根据窑址出土遗物判明,寿州窑是一处较早的青瓷系统瓷窑。从南朝开始就烧造出了胎质坚硬、釉色莹亮的青瓷,此后一直延烧至隋。陶瓷研究者将这一阶段所产青瓷称为该窑的早期产品。从整体上看,早期产品器型比较单调,主要有瓶、罐、豆、碗、盏等生活用品;产品胎色普遍青灰,胎质较粗,有大小不等的气孔和铁黑色斑点,胎泥由于未经淘洗,含有细小的砂粒;釉为透明的玻璃质,青色釉层因厚薄不同而有浓有淡,或青中带绿、或青中带黄,积釉处还有紫翠色的窑变釉;装饰技法主要有模印、堆贴、刻划,纹饰流行富有佛教色彩的莲花、忍冬纹等,这一切都表明了寿州窑早期产品的特征。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器型方面还是在胎釉及纹饰方面,均与同时期的北方青瓷特征相同,而与南方青瓷造型秀气、胎质致密、气孔细小、釉色青绿发翠的风格迥然不同。如烧制的盘口瓶,为长颈、鼓腹、平底,肩设两对复式耳,与山东枣庄同类器完全一样。碗的造型及腹上刻划的莲瓣纹,与山东淄博寨里窑所产同类器极其相似,因此,寿州窑早期产品属于北方青瓷系统。


寿州窑黄釉枕 隋唐大运河出土

      根据多次出土的器物标本,初步将寿州窑分为五个时期:南北朝时期——寿州窑烧瓷规模小,器物的南方因素偏重,另亦蕴含中原北方文化因素,其造型与装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佛教色彩;隋朝时期——寿州窑烧瓷规模小于南北朝,器物的文化内涵南北参半,产品种类增多;唐早期——寿州窑生产规模明显扩大,瓷器有了自己的独特制作方法,它摆脱了南北朝文化束缚,形成了成熟的地方文化。其产品类别有了新的增加,工艺类型形制均小,工艺水平不高,但造型粗犷古朴,颇具神韵;唐中期——是寿州窑烧瓷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大于唐早期,产品种类更多,器物釉色纯正,造型浑厚大方,线条流畅,轮廓丰满,很有神韵;唐晚期——生产规模较中期偏小,窑厂较为集中,但釉色却与中期明显不同,产品制作工艺不精。寿州窑瓷器的胎、釉都比较粗,因而普遍使用化妆土,并在未施釉以前先经过素烧提高质量。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藏五代寿州窑黄釉水盂 

      寿州窑由青瓷向黄瓷的转变,在中国陶瓷工艺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继北朝晚期白瓷出现以后,在单色釉方面兴起的又一新的品种,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寿州窑黄釉瓷之所以闻名,主要是以釉色取胜。唐代,如果白瓷以北方的邢窑最负盛名,南方的越窑青瓷代表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那么黄釉则以寿州窑最佳,并以其独特的风格跻身于唐代七大名窑之列。往往新的品种一经出现,便产生很大的诱惑力,很快便被其它瓷窑仿制。安徽萧县白土窑、河北曲阳窑、河南密县窑、鹤壁窑、陕西铜川玉华宫窑、山西浑源窑和湖南长沙窑等,也多受其影响而生产黄釉瓷器。唐代瓷器生产的成就,与寿州窑的杰出贡献是分不开的。寿州窑作为隋唐时期的民间瓷窑之一,三百多年间,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物质生活的需要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唐代名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寿州窑黄釉葫芦瓶 隋唐大运河出土

      全国各地的主要博物馆均收藏有寿州窑瓷器。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博物馆、河南博物馆、扬州市博物馆等的陈列中都有显示。香港收藏家一次性捐赠给广州越王墓博物馆的200件瓷枕中就有10件是寿州窑产品。收藏比较集中的有安徽省博物馆、扬州市博物馆、淮北市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寿县博物馆等数十家收藏机构。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沿岸地区。建国以来,在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多的是1999年淮北柳孜大运河发掘的数百件寿州窑瓷器。在扬州唐城遗址、大运河工地、无为县隋代砖室墓、合肥隋代开皇三年墓、芜湖市唐墓、六安苏南乡唐墓、巢湖唐墓、长丰大柿园唐墓等都有寿州窑瓷器出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