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明说陶瓷:车行万里寻古窑——越窑青瓷古窑址






[日期:2017-07-30] 来源: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2017年7月26日中国古窑万里行(第十九季)正式启程。活动将途经杭州、龙泉、德化、潮州、佛山、建阳、景德镇等产瓷区,与当地部分著名陶艺大咖进行交流,遍寻当代美瓷,并对沿途省市的几十个古窑遗址进行探寻考察,全程约一万公里,历时约三十二天。期间部分活动将进行视频直播,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用此诗来赞美越窑青瓷这一中国文化瑰宝的千年翠色,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越瓷是我国陶瓷艺术园地中的一技奇葩。上虞作为中国青瓷的发源地,其境内曹娥江两岸古窑遗址星罗棋布。

      窑寺前古窑址

      窑寺前古窑址是上虞境内唯一有明确记载五代——北宋时期烧造贡瓷的青瓷窑址群,其烧造年代至迟可早到南朝,中经唐、五代而逐渐兴起。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时,为确保小朝廷长治久安,不惜国本,向中原君主供奉不绝“贡瓷”,即其中一项。因而将民用窑改为“官窑”。据光绪《上虞县志》转引《万志》广教寺条载:“广教寺在县西南三十里,昔置官窑三十六所,有官院故址,宋开宝辛未有僧筑唐山下,为陶人所畴,吴越领华州节城钱惟治创建为寺、名保安、治平丙午殿今额,俗仍呼窑寺,明初,废正统末复兴”。五代至北宋该窑场在生产贡瓷的同时,继续生产民用瓷器。到了北宋中晚期后,出于多种原因它与上虞其它窑场一起逐渐衰落,直至停烧。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董文海带领考察窑寺前古窑址

       历史更替,山河依旧,昔日的繁华不复存在,庞大窑群被埋落在地下。新中国成立后,于五十年代末,当地政府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动群众劈山造田,兴修水利,在窑寺前沿寺山一带开凿二米深\一米宽的沿山排水渠道,被掩埋数百年的青瓷窑址群被发现,许多省内外文物工作者前临该地调查、考证,汪济英同志为此在1963年《文物》杂志第一期上,专项报导了“记五代吴越国的另一官窑——浙江上虞县窑寺前窑址”一文,上虞县人民政府于196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接着于1963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又重新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1、1992作先后树立文物保护标志。

      窑寺前窑址位于东径120度51',北纬29度55'上虞市沿百官镇南二十公里的上浦镇甲仗村窑寺前自然村,四周岗峦起伏,溪流环带,南接联江(原为乡址现与上浦镇合并),北傍窑湖,东近蒿坝玩石村,往西二公里即曹娥江上游。 

      从窑寺前窑寺周围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看出,其处于亚热带气候的丘陵地带,燃料资源丰富,为烧窑制窑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周围溪流环绕,水力资源较为充沛,为踏碓和水雅的使用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制瓷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窑址周围瓷土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相当丰富,在距离窑寺前窑址不远处的窑湖,据传瓷土就取于此,由于大量取土,遂成窑湖。

  穿越于境内的曹娥江是上虞市水上交通的大动脉,以窑寺前窑址生产的大量贡瓷及民用瓷器,源源不断经曹娥江而运销中原朝廷和海内外,为吴越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凤凰山窑址群

在设计师虞泳达的陪同下,去考察凤凰山古窑群。

    凤凰山窑是上虞越窑重要发展阶段——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典型越窑群之一,其遗迹见证了上虞地区越窑起源和早期繁荣发展的历史过程,烧造的产品也代表了该时期我国青瓷烧造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2013年,凤凰山窑址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禁山窑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在炎热的高温下,汗水湿透了衣衫

      禁山窑址的重要考古发现,让上虞是成熟青瓷起源地的历史地位更加不容置疑。同时,禁山窑址出土的产品尤其在装烧工艺上,有别于小仙坛类型,它对于探索成熟青瓷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历史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较完整的半地穴式窑炉、单体间隔具的发明与改进,大量形式丰富的高质量青瓷产品的出土,无不证明着禁山窑址的重要性以及在曹娥江流域汉六朝时期窑址群中的代表性。


热心的虞泳达,叙述着他对古窑的了解。

      经过前期的考古发现、抢救性发掘后,作为上虞越窑遗址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凤凰山窑址群,承载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青瓷窑遗址”不可分割部分的重要属性,正在被轻声唤醒、梳妆展颜……

      打造具有国内一定影响力的文化遗产旅游地。

禁山窑址竹结构保护棚设计低点鸟瞰图

      “凤凰山窑址群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是上虞越窑遗址群整体展示的组成,将与曹娥江历史水道景观轴和运河水道景观轴、拟建的上虞越窑青瓷博物馆、瓷源小镇展示项目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对越窑青瓷文化的整体阐释。”

      届时,山谷中溪流潺潺,青山、清水、青瓷清气十足,竹林、竹建筑交相呼应,屋顶板片曲折富有韵律,建筑轻盈通透,无论远观近看,都是赏心悦目的事,为遗址公园增添亮色。

      罗岭青瓷窑址


隐藏在植被中的文保石碑,来回转了三圈才被发现。

      上虞市中部,距市区百官镇8.2公里的梁湖镇皂李湖畔,此地三面环山,南为狭长的平原,在皂李湖边山脚处的缓坡地段就是窑址所在。山上土层丰厚,树木繁茂,并且山的东面和北面,又是丘陵起伏,群山连绵、壑深林茂、燃料资源非常丰富。

      窑址前的皂李湖,系上虞市的第一大湖,水域面积达1500亩以上,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达6米以上。古人选择在这里开设窑场,制瓷用水十分方便。湖南边的闸口是排泄湖水注入运河的出入,这条运河的长约40里,东往余姚、宁波,西向绍兴、肖山等地的重要水上航线,有这样便捷的水路运输条件,当年烧制的青瓷制品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直至远销海外。

      窑场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烧造时间不长,规模也较小,瓷器产品以碗为主,其它还有罐、砚台盘口壶等种类。器物施青灰色釉,也有施青黄色釉的。

      马步龙窑址

      牟山湖被誉为青瓷之湖,环牟山湖分布着大量的古代窑址,最著名的当数马步龙窑址。

      中国古陶瓷出现在八千年前,“原始青瓷”出现在东周,到东汉才向青瓷过渡,由越窑渐趋成熟,为中国瓷文化揭开了新的一页。五代时期越窑的秘色瓷已列为贡品,为南北所共赏。从马步龙窑址发掘出的实物分析,马步龙窑青瓷应属先导。

      马步龙窑址位于马步龙山南麓,西北可遥见牟山湖,东西两边是马步龙山主峰,正面250米范围内有一块三角环山的茶叶地。据山势观察窑床自南到北沿山坡延伸50米。瓷窑枕山面湖,既有制瓷所需的原料、燃料和水源。又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的水路运输,因此这里制窑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窑址选择在牟山湖周边,主要是这里的土质特殊,是烧制青瓷的极好材料。其次是运输便利,过去交通主要靠水路,牟山湖与古杭甬运河相连,由牟山湖下船,经古杭甬运河到京杭大运河,驶往全国各地,尤其是京都。

      专家依据窑具及产品碎片特征判断,马步龙窑烧制年代应从三国至宋。牟山湖周边有大量窑址,马步龙窑址是其中规模最大,烧造年代跨度最长,产品质量最高的典型代表,主要烧制罐、钵、洗、碗、盅、壶等器物。胎质细腻坚硬,胎体厚重。釉色以青、棕为主,釉面润泽,饰以弦纹、水波纹、带状网格纹。窑具有锯齿形和三足形,部分垫底刻有阳文“朱”或“安”字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81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前溪湖窑址


      前溪湖窑址因位于前溪湖畔而得名,宋代民窑,1954年建造水库时发现,产品主要为壶、碗、盅、婴瓶四种。

      古代制瓷业大多都靠近山和河,水是制瓷业最需要的自然资源,有了充沛的水才能安装水车,带动水碓粉碎瓷石,才能淘洗瓷土,才能和泥制坯。

      慈溪桃园窑址

这里有古建筑

这里有古桃树

这里也有古窑址的遗迹

      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在晋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

      上林湖蜿蜒曲折,似一条巨大而曲折的翡翠长廊,沿湖20余公里的湖岸散布着东汉以来的120处古窑址,是一座得天独厚、举世无双的青瓷天然博物馆。从东汉到南宋,在碧波荡漾的上林湖,率先烧制出了中国最早的瓷器,完成了陶文化向瓷文化的转变。在上林湖,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窑,揭开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个崭新的篇章。

      栗子山唐宋窑址


      这里竹林成荫,没有蚊子的叮咬,本能静心的感受竹林的幽静,考察古窑的遗迹,无奈里面臭味熏天,被苍蝇“推了出来”。

      郭塘岙窑址

     郭塘岙遗址是我国烧造青瓷的古窑址之一,其年代为东汉后期,这个窑址的实物,对研究青瓷黑釉瓷的烧造与出现年代有重要价值。

      郭塘岙遗址出土其标本曾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古窑址标本展览会”内容:于1979、1981年分别在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展出,鉴于该遗址的重要意义,于1981年12月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海上丝绸之路的沿岸各国,才真正感受到了美轮美奂的中国瓷器。China由此成为瓷器的“代名词”。

      小洞岙唐代青瓷窑址



天虽已黑,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确定了古窑址的位置。

      小洞岙窑址和慈溪上林湖窑址均属越窑青瓷,一个在达蓬山南麓,一个在达蓬山北麓,唐宋时期,这里出产的青瓷器皿都是宁波海上丝路对外交往的主要贸易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