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明说陶瓷:遍访百家淘美瓷——“石湾陶塑技艺”传承人黄志伟






[日期:2017-08-13] 来源: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2017年7月26日中国古窑万里行(第十九季)正式启程。活动将途经杭州、龙泉、德化、潮州、佛山、建阳、景德镇等产瓷区,与当地部分著名陶艺大咖进行交流,遍寻当代美瓷,并对沿途省市的几十个古窑遗址进行探寻考察,全程约一万公里,历时约三十二天。期间部分活动将进行视频直播,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石湾陶塑技艺是主要分布在佛山石湾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石湾制陶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锤炼,已形成典雅朴拙、生动传神的艺术风格。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形神兼备,将高度的写实和适度的夸张相结合,兼有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德瓷,石湾陶”,是中国陶瓷脍炙人口的两大瑰宝。石湾制陶在明清时期得到“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佛山陶艺源远流长、闻名遐迩。古今佛山,可谓陶艺人才济济、大师辈出。在当代佛山众多陶艺大师中,黄志伟算得上是成就最突出的一位中青年陶艺家之一。

      黄志伟出身于陶艺之家。父亲黄松坚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近水楼台先得月,受父亲的耳濡目染,黄志伟很自然地也从事起了陶艺事业。

      黄志伟人生有一半的时间都与他手里的陶泥分不开。生于工艺美术之家的他,自小就接触到许多陶艺大师和他们的作品。高中毕业后,黄志伟考入佛山石湾美术陶瓷厂与南海师范学校合办的陶塑培训班。此后,他每天都深入工厂车间实习,学习陶艺生产的整个流程。从印制和修整泥胚、注浆成型、翻模、上釉到烧制,每道工序都要花上3个月时间去学习。黄志伟坦言,系统学习制陶为自己的创作带来很大帮助,让他知道如何更好地控制火候,令自己的手艺更加炉火纯青。

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馆长朱东明与黄志伟大师

      三年后,黄志伟顺利进入石湾美术陶瓷厂创作室,开始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但他并不愿意止步于此。在父亲的支持下,黄志伟带着心爱的陶泥走进了广州美术学院,一边系统学习美学理论,一边研究如何将理论贯穿到创作中。黄志伟说,在美院的晚自习期间,常常在教室里呆得很晚,“一付骷髅陪伴我”。那是一副人体骨骼教具,他不感觉害怕,反而潜心琢磨,“怎样将人物塑造得更形象”。他用从佛山背过来的泥土创作,周末再将作品带回石湾美陶厂烧制。

      在反复钻研中,黄志伟独创出“线塑”手法:他用泥条代替线条,在立体的陶塑中演绎传统国画的“十八描,与汉代、现代的块面结构神髓交融,开辟了现代石湾陶塑表现技法的新天地。他的线塑作品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同。他还吸收了国画中的五种墨色上釉,最后写成一卷立体的水墨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认为,“黄志伟的线塑在传统的造型法则基础上,汇进了更多美学标准”,中国雕塑界泰斗、黄志伟的老师潘鹤评价黄志伟“继传统、创前卫”。

      这种“线塑”技法突破普通雕塑的固有程序,灵活自如发挥陶泥线条特有形态风韵,以泥条的“线”来塑“面”“形”“神”,工意结合、新颖别致,使作品主题神韵突出,不仅受到鉴藏家高度评价和购藏,并于2016年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妙手匠心巧出神,泥沙水火见奇珍。”为了让作品能够更有真实而富有神韵,黄志伟每件作品创作前都需要进行大量准备。“如果要做一只老虎,我至少得在动物园呆一个星期。”而为完成作品《一统天下》,黄志伟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以考究秦始皇的穿戴服饰。作品中的始皇帝,举目远眺,指点江山,仪态威严,将横扫六合、虎视群雄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志伟在职业生涯上面临过许多抉择,但他最终还是毅然回到佛山。“因为石湾陶艺值得我这样付出。”黄志伟淡然地说道。然而,与许多手艺人不同,黄志伟并未对“子承父业”有特别的期许。

      “无论如何,新一代陶艺师只有创新,才能超越前人。”他说。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