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将自然之景搬上越窑青瓷的陶瓷艺术家甄景虎






[日期:2017-09-18]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于越窑青瓷

      越窑,顾名思义为越时之窑。越窑青瓷又被称为"母亲瓷",因为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越窑胎骨较薄,釉色青翠。它不仅作为贡品,更是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物品。

      听说越窑青瓷中,有一精品名叫“秘色瓷”。唐代有位诗人叫陆龟蒙,他的诗《秘色越器》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据说,这是最早提到“秘色”一词的。

      为什么叫秘色瓷呢?因为它是一种特制的瓷器精品,只为皇家进贡,制作工艺便也秘而不宣。最早秘色瓷因为特殊的釉料,能够让瓷器外表发生像冰、似玉的效果。因此,也尤为珍贵。后来渐渐地,秘色瓷演化成凡是釉料保密的都称其名。

      无论是秘色瓷或是其他,越窑青瓷作为古老的窑系瓷器,保存至今自有其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吸引着甄景虎,吸引着其他更多的人。

“瓷都”景德镇,灯火通明的古窑烧制出千年的文化。

甄景虎出生在这里,从小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泥巴。塌软无形的泥,在手中揉搓变化。无忧无虑的童年,泥成了最好的朋友。

耳濡目染下,他中专乃至大学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陶瓷专业。毕业后,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兜兜转转间,他开过工厂接过活。却终究因为太忙碌,没时间创作最终放弃。

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甄景虎

2012年,杭州市政府提出 “国大师带徒”活动。甄景虎从景德镇赶来杭州,参加了各项考试。从千百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嵇锡贵的弟子之一。

学习陶瓷,一双巧手必不可少。从拉坯到烧窑,看似反复的一成不变,实则都是功力的体现。

拉坯是最初的步骤,一个作品最原始的形态就在这里出现。拉高、压低、扩宽、收拢,简单的步骤在双手间变幻出花样。

待到坯干,就可以装饰了。“陶瓷绘画一定要注意釉料的干湿度”甄景虎说。坯体本身会吸水,因此釉料干则会画不动,太湿则图案烧制后不易显现。

相比绘画轻描淡写,泥屑横飞的雕刻也是一门手艺活。除了心中要有构思好的图案之外,下手准也至关重要。同样需要运筹帷幄的是捏塑。一块泥巴,如何捏得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心中早已有数。

 舒张微卷的荷叶,复刻了池塘里的灵动。

曲折玲珑的太湖石,缩放了园林中的精巧……

 甄景虎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崇敬之情通过一件件的陶瓷作品创作表现出来,用陶瓷作品诠释出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留住自然赠予的这一方蓝天碧水的真实感念。

 

 作者简介:

 甄景虎,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978年生于江西景德镇,2000年毕业于景德镇学院陶瓷设计专业。现任职于杭州贵山窑陶瓷研究室工作。

      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学习陶瓷技艺制作近二十年。

      专注于传统陶瓷技法的研究和现代陶艺技艺的探索,把现代生活美学和传统陶瓷技艺结合为一,创作出许多不同装饰技法的陶瓷作品。深受广大收藏者和陶瓷爱好者的喜爱。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专业展览和学术交流,并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银奖等奖项。

      作品越窑青瓷捏塑《石语》文房系列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作品釉下五彩瓷板画《竹林古刹》以及青花装饰瓶《春耕图》被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2016年被杭州市政府授予“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