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图文]试析巩县、浑源、当阳峪、淄博四窑古陶瓷绞胎工艺






[日期:2018-02-01] 来源:猛虎文化  作者:杨继方 [字体: ]

      有唐一代,各种工艺在传统基础上得到极大发展。 琉璃器、织锦、漆器的绞花、团花、犀皮和菠萝漆等华美工艺,对陶瓷装饰手法影响深刻。制瓷工业通过“法效百工”,而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推陈出新。其中以深浅两种不同颜色胎土进行绞制,使其成为具有颜色对比差异,以胎土装饰为表现特征的绞胎瓷,亦目前最早发现始于此时。本文以国内外馆藏、纪年出土绞胎器物为标的,以巩县、浑源、当阳峪、淄博四窑出土标本为对比,试析中古绞胎陶瓷工艺。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器型(国内外馆藏、纪年出土绞胎器物)

      绞胎器物甫一发现,即以完全成熟的姿态面世。有罐、碗、杯、骑射佣、方枕、围棋盘等造型,将瓷土“可塑性”特性在绞胎器物上充分发挥。以下所列举器物年份、窑口,暂以出土纪年和所有者(博物馆、藏家)确定。但一些器物的器型、釉色、工艺特征等与所定年份、窑口特征差异较大,如第(8)、第(15)。笔者将另外著文辨析求证。

      除举例器型外,尚有砚台、洗(深腹盘)、渣斗等。从这些器物功用与类别上统计,中古绞胎器物可分为墓葬明器与生活实用器2种。

(1)唐三彩绞胎骑马射猎俑,1972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使用模制 + 手塑技艺,作品反映出唐代胡服骑射风尚。

(2)郑州大象博物馆藏唐黄釉绞胎围棋盘/子。围棋盘仿唐代箱型家具结构,下开四方双联壸门,其中盘面为绞胎施黄釉(棋子白色)。

(3)唐黄釉绞胎水盂,1952年出土于陕西咸阳唐杨谏臣墓,扁圆形,方唇,小口内敛。

(4)故宫博物院藏唐绞胎三足瓷罐,炉口圆卷,圆腹,下承以三兽足。

(5)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绞胎瓷盒,盒体扁圆,身、盖作子母口相结合,盖面略凹。

(6)唐黄釉绞胎碗,1990年扬州市出土,敞口外撇,圆圈足。

(7)唐素胎绞胎球,1987年山东兖州出土,素胎,球形。(注:本刊认为此物非唐代,应为金代山东淄博磁村窑场所产素坯绞胎捶丸,窑址考古于金代地层有同类标准器出土;河南等宋金窑场亦有类似产品。)

(8)2016年北大“闲事与雅器”展唐巩县窑绿釉绞胎壶,壶身绞胎,其余口沿、提梁、壶流部位为单色瓷土。(注:本刊认为此提梁壶之器制、工艺细节、时代特征等均非唐代,应为辽/北宋时期之器物。)

(9)扬州市博物馆藏唐黄釉绞胎圆角方形枕头,枕长方形,边部圆折,边墙微内收。

(10)玫茵堂藏唐黄釉绞胎罐,唇口外卷,短颈丰肩,曲腹下收。

(11)唐青瓷镶嵌绞胎虎枕,1973年浙江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出土,枕面镶嵌绞胎花纹,底座为卧虎状。

(12)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三彩绞胎钱柜,长方形,柜面两端有脊棱,折角形柜腿,柜面有盖,盖边设投钱小孔。四面饰宝相花和六瓣花,饰有仿铜环钮、圆钉。柜面镶贴绞胎五瓣团花纹。

(13)天津市博物馆藏唐黄釉绞胎三足盘,整器为绞胎,三足为白胎。

(14)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绿釉绞胎碗,碗侈口曲腹,底足微撇罩绿色透明釉,整体端庄典雅。

(15)山西晋城博物馆藏唐代黄褐釉绞胎双狮瓷枕,绞胎制八角形枕面,单色瓷土制双狮对望形底座。整体施黄褐釉,枕面略凹。

(16)南越王墓博物馆藏五代或北宋黄釉绞胎印花如意形枕,枕面外端为如意形,枕面略凹。

(17)河南历史博物馆藏北宋三彩绞胎宝篋形印经式塔,仿印度阿育王塔造型,采用模塑、镶嵌、贴塑等工艺制作。

(18)故宫博物院藏宋当阳峪窑绞胎瓷罐。罐圆口,短颈鼓腹,圆圈足。

(19)吉林农安辽塔出土辽/宋绞胎盒。盖、身扁圆,盒盖隆起,口沿为白胎。

(20)内蒙古辽代墓葬出土绿釉绞胎碗。敛口,腹微鼓,圜底。芒口,口沿部分为素胎。口沿以下内外施绿釉。呈现草绿和墨绿色相间,绞胎纹理如水波纹。釉色莹亮,有细开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