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嵇锡贵:化泥为玉再现千年前那抹千峰翠






[日期:2019-06-27]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陈淡宁 [字体: ]

 

      嵇锡贵今年已经78岁了。很多人知道她,是因为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是G20杭州峰会国宴瓷花面总设计师。而收藏界或老一辈的人都很清楚,几十年前当代瓷器的巅峰之作——代号“7501”的主席用瓷,她正是主创之一。

  作为如今中国陶瓷界泰斗级的人物,人们见到她时,喊的都是“嵇大师”。然而对嵇锡贵来说,相比“大师”的头衔,她更看重的是她“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与责任。

  重续越窑青瓷千年窑脉。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早在东汉,就成功烧制出中国最早的瓷器,魏晋唐宋,发展至巅峰,直到南宋时期衰落,已延续烧造了一千余年。

  正是因为越窑青瓷的断烧年代较早,如今已很难清晰地考证出历代的传承谱系。

  这在非遗项目中并不罕见,有许多非遗传统技艺都是在失传后,通过极具匠心的手艺人和研究者,重新得以复活振兴。

  嵇锡贵就是一个典型。

  没有家族传承,嵇锡贵自1955年拜民间艺人为师起,才开始学习陶瓷技艺。两年后,她进入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学习,之后又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接受系统的训练。邹镇钦、聂杏生、王步、张志汤、余翰清、魏荣生、石宇初、段茂发……在这些陶瓷美术大师的指点下,嵇锡贵凭借悟性和对陶瓷的热爱,在国画、素描、青花、青瓷刻花、粉彩、古彩等方面练出了扎实的基本功。

  上世纪80年代,嵇锡贵从轻工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调回浙江工作,定居杭州,结识了日后对她产生深远影响的邓白先生。当时,邓白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授课,他不仅是书画家,还是古瓷研究专家,曾经在自建的小窑中成功烧制了仿南宋官窑青瓷。

  在邓白的指引下,嵇锡贵走上了越窑青瓷的传承之路。她和丈夫郭琳山先后几次前往有“露天青瓷博物馆”之称的上虞、慈溪两地考察,搜集瓷片、瓷土、窑具等资料,绘制青瓷残片图样手稿,进行整理研究。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了13件秘色瓷,终于揭开了青瓷极品——秘色瓷的神秘面纱,这也使他们在越窑青瓷的研究上有了更长足的进步。

  传承,也要融入时代的技法和元素。

  去年,嵇锡贵办过一场个展。这场个展距离她的上一次个展,整整过了30年。77件展品囊括了她近30年来,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而摆在展览最前头的,就是在她手上恢复、传承、发展的越窑青瓷作品。

  实际上,受时代工艺限制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传统越窑青瓷的装饰相对单一,其手法主要集中在刻花、划花、印花和褐彩彩绘上。然而,这次个展上的许多作品,是嵇锡贵结合早期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的青瓷刻划花技艺,而创作的新青瓷作品。

  “传承绝不是因循守旧。”嵇锡贵说,“越窑青瓷东汉时就烧制出来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器型、纹样、技法不断出现,后人才能据此判断它属于哪朝哪代哪派。要是现在做的东西还和千年以前一模一样,再过一千年,会不会被看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复制前人呢?”

  在嵇锡贵看来,21世纪的越窑青瓷,融入这个时代的技法与元素是理所当然的事:“当年邓白先生教过我们,做陶瓷,不应该局限在某一流派,应该尽可能地去研究、去学习、去掌握中国陶瓷不同朝代不同流派的技法,融会贯通。我从实践体会中也感受到,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好作品。”

  2011年,嵇锡贵与丈夫郭琳山在杭州设立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研究室、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进行创作教学。

  她带了五个徒弟。学生透露,从未见过老师停止过创作。70多岁的她,天天都去工作室,一坐下来就是几个小时,作品也比他们这些年轻人要高产,一个月能完成三四件。

  “老师教我们,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做陶瓷,自然也不可荒废。她就是一个榜样。”学生说。

  2016年12月,嵇锡贵带领着贵山窑团队参加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的中国设计原创奖——“传统与再造”陶瓷设计大赛,她与学生甄景虎、罗洪文、陈兴圆、张爱青、周明明、李红伟等共同创作的《历史长河》获得铜奖,获奖作品赠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永久收藏。

  曾经有学生怕嵇锡贵太操劳,劝她上了年纪要多休息,“但创作就是我的休息,在创作的时候,我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老太太笑着说的时候,口气里充满了固执的坚持。

  嵇锡贵简介

      嵇锡贵,籍贯浙江湖州,现居浙江杭州,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高级工艺美术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馆长,杭州西湖区贵山窑陶瓷艺术研究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主任。

      嵇锡贵早年师从著名陶瓷前辈研习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艺,承古韵而求新意,以一份坚守和执着潜心于艺术创作,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1975年,她在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担任釉下组负责人,设计并研制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餐具《梅竹》(即“7501”餐具),是主创者之一。1977年,设计制作上海锦江饭店接待外国元首专用釉下彩餐具《麦浪滚滚》及毛主席纪念堂陈设瓷。主持轻工业部“明代青花的研究”项目等。其作品以陶瓷装饰见长,功力深厚,风格多样,精巧瑰丽,多次获国内外大奖,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元首及嘉宾,亦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收藏。她的从艺经历受到中国美术学院陶瓷泰斗邓白教授的高度评价,曾被中央电视台拍摄《东方之子》专题片,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等。

      2012年嵇锡贵设立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传习所。2013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

      2016年嵇锡贵大师担任了G20杭州峰会国宴用瓷的画面总设计师。

      2017年杭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首届“杭州工匠”,浙江省总工会命名为“浙江工匠”。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