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2002年十大考古发现






[日期:2019-11-25] 来源:历年十大考古发现  作者:佚名 [字体: ]

      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举行每个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这个活动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谓新发现,是指这项考古发现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之外,还要在中国考古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

2002年十大考古发现

      广西百色革新桥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场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广西百色革新桥地区

      发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

      发掘领队:谢光茂

  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百色镇东笋村百林屯南。其第5层发现大型石器制作场。出土各类遗物数万件,有用于石器制作的原料、制作石器的石砧、砾石和石锤等工具以及大量不同制作阶段的产品与废料;有许多分布相对集中的石制品,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有一个石砧,以石砧为中心,散布许多砾石、断块、碎片等,石砧周围往往发现有石锤和砾石,有的还有石斧、石锛的毛坯或半成品或成品。个别石砧周围这几种石制品都可以见到。有的石砧一边分布很少石制品甚至没有石制品,而在另一边散布很多石制品,其散布面呈扇面形,石砧恰好位于“扇”的把端,表明石器制作者的作业位置。石器中有的和广西洞穴出土的打制石器非常想相近。遗址中还发现有相对集中的动物遗骸和许多红烧土碎粒、炭屑和果核等,并有两座和石器制作场同期的墓葬,葬式葬俗与顶狮山、甑皮岩一致并可能具有相近的年代。这是百色市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新石器时代台地遗址,也是广西发现的惟一一处石器制造场,其规模之大、遗物之丰富和保存之完好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

      时代:战国末年,秦,西汉

      发掘地点:湖南里耶古城遗址

      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自治州文物处龙山县文化局

  里耶古城现存城址呈长方形,南、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南门有道路直通城外,城墙转角略呈弧状。古城南北长210米,东西现存宽度103—107 米。

  城内发现通道、作坊、官署建筑和古井等遗迹。古城为战国晚期楚国修筑,后经重修,经历了秦和西汉早期,绝对年代为距今2200年前后。紧邻酉水,有时代和规格与之相应的麦茶古墓群,墓地位于城北1000米处,排列有一定规律,以山顶部墓葬为中心,四周的墓葬依自然地形分布。墓葬的年代在战国中期至战国晚期。里耶古城为研究战国晚期、秦至汉初中原中央政权对湘西地区的行政管理和区域政治提供了资料;古城内的重要遗迹一号井井深14.3米,井壁用厚15公分、宽近30公分、长2米多的硬质木版用楔卯结构构成,重重相叠,保存完好。井内出土三万六千多枚秦代简牍。其中,绝大多数为木质,极少数为竹质,均为毛笔墨书。内容涉及邮传、历术、法律、军事等各个方面,是当时的官署档案,为研究秦代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文献资料,将极大地丰富对秦代政治经济制度的认识。

      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

      时代:汉代

      发掘地点:山东日照海曲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何德亮

  发掘90座中小型墓,分为四个区域,其中1、2、3区墓葬各有高大的封土,呈三角形分布。封土为堆筑而成,未经夯打。每座封土之中都包含数量不等的中小型墓葬,并有早晚打破关系。三个较大封土之中共有84座墓葬。墓地从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延续约400年。除17座砖室墓大部分被破坏外,竖穴土坑木椁墓基本保存完好。一号封土的规模最大,面积约2000平方米,封土内墓葬的规格最高,保存最好。绝大部分墓葬葬具为一棺一椁,也有一棺重椁、一椁重椁、一椁双棺等。墓葬中盛行设置器物箱,一般设置头箱、脚箱或边箱。木质棺椁全部采用楔卯结构扣合,制作考究,棺内外髹朱漆或黑漆。出土文物丰富精美,陶、铜、漆、木、玉、铁、角器等各类文物1200件。其中500件漆木器和大量丝织品是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不仅数量多,且是山东目前保存最好的,是研究汉代漆器制造业和纺织手工业的工艺水平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掘基本搞清了封土墓葬的堆积形式和形成过程,为如何认识封土墓葬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资料。墓地完整的棺椁结构、清晰的封填、下葬方式、随葬品组合和形制特征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时代和地域特点等,为研究汉代墓葬埋葬制度和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河北临漳邺城遗址

      时代:北朝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发掘领队:朱岩石

  遗址是一座方形木塔的基地,遗址包括塔心实体等地上和佛塔基槽地下部分,两部分均为夯土和砖石构筑。塔基地下基槽为正方形,边长约45米。基槽近底部用卵石层和夯土层交替构筑,卵石层多达10层。土石层之上的夯层坚实、均匀,基槽深约6米。地上部分有夯土塔心实体、南侧斜坡踏道、砖铺散水等。塔心实体夯土上残存有柱础石、承础石、础石坑等遗物、遗痕,可复原塔心实体的柱网结构。

  发掘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如砖瓦、柱础石、石刻构件以及与佛教有关的彩绘佛像、彩绘残件等遗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木塔的规模和等级。

  该遗址规模宏大、规格较高,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东魏北齐时期惟一的一座佛寺方形木塔基址,塔基中刹柱础石、塔基砖函等的发现填补了汉唐考古学的一项空白;对于探讨北朝佛寺规制等课题具有重要价值;对研究这一时期佛教塔基的特点和佛教考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西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

      时代:北齐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常一民

  徐显秀墓为平面近方形的砖室墓,由斜坡墓道、土顶过洞、天井和砖券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总长约31米,距地面深8.1米。甬道内有浮雕石门。砖砌弧边方形墓室约6米见方,西侧有长方形棺床。

  在墓道两壁、门扉、墓室四壁均绘有彩色壁画,总面积330余平方米,画有各类人物200余,各色仪仗、兵器、乐器和生活什物若干,物体形象与现实同大。画面内容纷繁,人物关系复杂,但布局和谐,脉络清楚。

  十分难得的是壁画气势恢宏、色彩斑斓,是目前在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等省区已发现的北朝晚期砖构壁画墓中惟一完好的一座。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墓室壁画的规制、题材以及表现出来的衣饰、车饰、马具等细部,都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由于壁画保存完好,对进一步了解当时墓室壁画绘制的技法和其反映出的绘画艺术水平,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墓葬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如墓室残存的一枚嵌宝石戒指,为西方传入之物,为民族融合盛况的研究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资料。

      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

      时代:六朝至宋代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局、武汉大学、武汉市考古所

      发掘领队:王然

  遗址文化内涵上自商周,下迄明清,其中最重要的是六朝至宋代,是当时巴东旧县城所在。在两万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揭露出保存较好的六朝时期的城墙、城门、道路、房址;隋唐时期的县衙遗址、仓库和石板路面;宋代的民居区和官府区以及寺庙建筑、街道、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宋代官府区的中部为北宋衙门所在地,其核心建筑(F8)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包括大型的门前台阶、门址、围墙、回廊、庭院、水池等附属建筑。

  遗址中唐宋历史时期的建筑遗址的构筑与布局是整体规划、一次施工完成的。以衙院为中心,东为居住区,西为文化设施和仓储区。街道与巷道的布局很有规律。其风格讲究平稳对称,建筑特点是高台平地立柱、木构梁架,与一般民居采用的干栏式建筑风格迥然有异,体现出官府的气派。作为唐宋时期的山区县城,保存如此完整,在三峡地区尚属首见,在全国也极为少见。宋代巴东县城的整体揭露,为研究我国唐宋时期县级城址和有关城市规划史、城市建筑史方面,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吉林延边西古城城址(唐渤海)

      时代:唐代

      发掘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宋玉彬

  唐代渤海政权和中原一样,实行五京制度,其中中京、上京和东京都先后作过渤海都城。西古城城址由内外两重城墙组成,外城周长2700米,内城周长1000米。发掘在内城宫殿区清理出3组建筑基址及其附属建筑,其相对独立又彼此相接成为同一建筑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了渤海人的建筑理念中,借用了中原土木工程注重平面布局组合的建筑传统。在内城中出土了大量具有渤海都城中流行特点的建筑构件,其中板瓦、筒瓦上戳印刻划的文字及符号,檐头筒瓦六瓣莲纹主题的瓦当,构成了西古城城址建筑用瓦的鲜明特色。

  西古城城址规范的建筑布局,威严的建筑气势,高标准的建筑材料(大量的釉陶制品)显示出的礼制等级制度,可以认定西古城城址是渤海中京显德府故址。发掘为“西古城渤海中京说”提供大量佐证。同时也为渤海文化研究这一国际性的学术课题,带来诸多新的研究视角。

      黑龙江阿城刘秀屯金代大型宫殿基址

      时代:金代

      发掘单位: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李陈奇

  2002年3—4月,为配合绥满公路(301国道)扩建工程,黑龙江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对阿城至尚志沿线进行考古调查,阿城刘秀屯发现一处大型建筑基址,并于5——11月进行了大规模揭露。

  刘秀屯宫殿基址位于金上京故址东郊。经发掘与钻探得知,宫殿基址朝向正东南,由主殿(前殿)、过廊、后殿、正门及回廊组成,占地面积50000余平方米。本年度对主殿、过廊、后廊和东北角回廊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0000平方米。正门位于东北回廊正中;主殿与正门对称,位于西北回廊正中;后殿位于主殿之后;过廊为连接主殿和后殿之通道;回廊呈正方形,边长184米。主殿台基全部夯筑且高于地面,四周以多层青砖包砌,墙基宽约1.3米。其规模庞大,面积3823平方米。结构复杂,由正殿、露台、两侧挟屋和后閤组成,总体布局呈对称多边形。正殿呈长方形,面积2100平方米。表面清晰可见排列有序的刘秀屯宫殿基址是我国传统礼制建筑的罕见实例,它的发现与发掘,对研究宋金时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建筑风格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在中国建筑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时代:元代

      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杨军

  2002年6月,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在改造老厂房时,发现地下有古代酿酒遗迹,李渡酒业有限公司立刻报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和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获得重要成果。

  已发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发掘面积约250平方米,发现元代酒窖,明代水井、晾堂、酒窖、炉灶、蒸馏设施、水沟、墙基等酿酒遗迹,布局配套,完整齐全。

  在以淀粉质为原料酿酒的各种方法中,特别是糖化、酒化同时进行和半固态发酵方法的运用以及这两项技术的巧妙结合,在酿酒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李渡酒正是运用此法从民间酿酒中发展起来的。本次发掘证明,李渡酿造蒸馏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历经明清,连续不断,发展至今,是继四川成都水井坊之后我国发现的又一处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它为中国蒸馏酒酿造工艺起源和发展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浙江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

      时代:元代

      发掘单位: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诸晓波

  2001年3月,宁波康莱特房地产开发公司准备在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的市公安局地块(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域——原唐宋子城遗址)进行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9月在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基建工程范围内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至11月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2002年3月再次进行抢救性发掘,扩大发掘面积2500多平方米,发现布局相对完整的以元代庆元路永丰库为核心的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机构遗址,并发现了汇集大多数宋元时期江南和中原地区著名窑址的陶瓷器等大量遗物。是迄今为止宁波最重要的城市考古新发现。同时,该建筑遗址的出土,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古建筑构造做法,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永丰库遗址保存完整,布局清晰,是首次发现的我国古代地方城市的大型仓库遗址,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标志性的不可再得的珍贵遗址,也是宁波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保留下来的惟一一处大型元代建筑遗址,为宋元考古提供了重要实例,也为宋元对外贸易港口城市保存了一处无可替代的历史遗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