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宋钧官窑遗址






[日期:2021-03-26] 来源: 钧瓷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由于宋钧官窑烧制的年代较远,一些史料对宋钧官窑的记载又莫衷一是,多年来,钧窑产生的年代、因何命名、窑变成因以及是否有官窑存在等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研究人员和考古工作者。

      1964年,为了写《钧瓷史》,当时的禹县人民政府组成了钧瓷史调查组,在不到半年时间内,考察范围达1000方公里,发现了古钧窑遗址110处。更为惊喜的是,他们在禹县城内古钧台窑遗址附近,收集到了数百片釉色精美,胎体较厚的钧瓷残片引起了陶瓷界的关注。调查组将选取的400多件标本进行比较,然后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鉴定,基本确定宋钧官窑遗址位于禹州城内东北隅古钧台附近。由于种种原因,挖掘工作一直无法进行。

      1974年,即将修建的郑(州)南(阳)公路需从古钧台窑遗址穿过,为配合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古钧台窑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和科学发掘,以后又配合基建施工前的勘探发掘,最终探明古钧台窑址位于禹州市老城北门里的钧台周围,东起城墙,西至十三帮会馆,南起老县衙(今人民武装部)前东西大道,北至城墙;东西长1100余米,南北宽约350米,总面积38万多平方米;堆积层一般厚1米左右,厚者2米以上。整个遗址分为官用和民用两大烧造区域,东部以烧钧瓷为主,西部以烧民用瓷为主。遗址内除发掘出窑炉、作坊、泥池、灰坑等遗迹外,还发现大量的窑具、瓷器残片、瓷土、泥料、石英、釉药、彩绘料等。瓷器品种以钧瓷为主,还有汝瓷、影青瓷、天目瓷和白底黑花瓷、宋三彩等。在古钧台窑址钧瓷区,共钻探出7座烧制钧瓷的窑炉,后清理发掘出两座比较完整的窑炉供研究和参观之用,按发掘编号为一号窑炉与七号窑炉。两窑炉间距10米左右,均就地挖筑,然钧官窑遗址后券顶,烟囱高出地面。后经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测试,断定为北宋所建。因此,古钧台窑址钧瓷区,即被认定为宋钧官窑遗址。

      从1991年起,禹州市斥资上亿元,在这里先后建立了“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和“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钧官窑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对古钧台窑址的发掘,在它的文化层中发现了很多珍贵的实物资料,不仅证明了当年钧窑烧造规模大、产品质量好、艺术水平高,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艺术宝库,而且还解决了钧瓷始烧年代、钧瓷因何命名、北宋钧官窑的位置以及钧窑的烧制技术等诸多悬而未决的疑案和争论不休的难题。如古钧台窑址未被发现之前关于宋钧官瓷的特点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在禹州发现的众多钧瓷窑址中,几乎无法找到与传世宋钧器型相同、釉色相同或相近的钧瓷标本。而在这里出土的钧瓷残片,大多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宋钧相吻合。在考古中,对钧台窑双乳状火膛长方形窑室的发掘,掌握了宋钧官窑瓷器易于成色,窑变效果明显的技术成因;发现了烧制宋代官窑瓷器的各种窑具,如匣钵、锯齿状的支烧窑具及修坯用的骨抿子、铜刀以及钧瓷作坊,为全面研究北宋钧官瓷的烧造工艺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此外,在古钧台窑址钧瓷生产区,曾出土了一件用钧瓷泥做料,上面滴有钧瓷釉的“宣和元宝”钱模,这为确定北宋官办窑场的史实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依据。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