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汝窑新论》之鲁山段店窑






[日期:2021-07-20] 来源:鉴否  作者:赵青云 [字体: ]

鲁山段店窑始烧于唐,历经宋金,延续至元代,是中国北方地区烧造历史最为悠久的瓷窑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制瓷品种丰富,其代表性的唐代花釉瓷器为宋代钧窑瓷器的窑变开启了先河;唐末五代的青釉瓷器又为宋代汝窑瓷器的成功烧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所以,鲁山段店窑既是钧瓷之源,又是汝瓷之本。

---- 赵青云

本书作者赵青云:著名古陶瓷考古研究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原副秘书长,中国五大名窑之钧窑、汝窑窑址考古发掘者。

《汝窑新论》鲁山段店窑

鲁山段店窑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鲁山县,因在鲁山段店村发现而得名。县志曰:鲁山,汉置鲁阳,唐始为鲁山,县东北十八里有山名鲁山,“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名桃花店。

鲁山段店窑遗址

据明嘉靖《鲁山县志》记载:昔晋太子潜龙尝避黄墩之难经此,谓桃花殊盛,即称之。历史上的桃花店聚落遗址在今梁洼镇西南一里处,有陶瓷古窑址,被专家确认为“桃花店瓷窑遗址”。其镇因地势低洼,且由梁姓人家率先建宅而居,故称梁洼,俗称洼街。

鲁山段店窑地理位置图

段店村位于大浪河畔,临宛洛古道,丘陵环绕,依山傍水,地下富藏煤田,地表多矾土,制瓷的原料、用水、烧瓷的燃料均可就地取材。在此处设瓷窑,可谓得天独厚。当地瓷土矿藏丰富,又盛产釉料,为陶瓷生产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物质条件。经国家与地方文物部门多次调查以及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次小规模田野发掘,证明该窑遗址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窑炉众多,文化遗存非常丰富。通过考古发掘还获得了大量的瓷片标本和窑具,表明该窑始烧于唐,延续至元代,历经1000余年。是河南省烧造瓷器最长的古瓷窑址之一。段店村窑址遗存,多在村周围及村内民居之下,以村内最为集中的鲁山窑,因唐代南卓的《羯鼓录》而名声大噪,使“花瓷”— 今人谓之的“唐钧”为藏界推崇。但在唐代,除鲁山窑之外,河南郏县、内乡、禹州、登封、陕西耀州窑、山西交城窑等,这种“花瓷”都有烧造。根据唐代南卓《羯鼓录》中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的记载,文物部门又对鲁山段店窑进行了复查,采集到了大量的腰鼓碎片,特征与传世腰鼓的胎色、厚度、凸起弦纹及斑点装饰完全一样,从而证实了《羯鼓录》中“鲁山花瓷”这一记载的可靠性。羯鼓,是盛唐时由西域羯族小月氏人传入中原的打击乐器。之后创出陶瓷制品,其鼓基本特征乃圆柱细腰,两端蒙革,以杖击之。在唐代音乐中位居“八音之领袖”,《羯鼓录》也是中国古籍中唯一一部有关鼓的专论。陶瓷腰鼓,是盛唐文化交流与繁荣的体现。盛极多时,直至宋代,陶瓷腰鼓在许多窑口仍有烧制,可见影响极其深远。

花釉腰鼓

花釉腰鼓残片

花釉执壶

“鲁山花瓷”乃段店窑首创,采用以黑褐色釉为底釉,高温黏度较低的乳浊釉为面釉。面釉或淋、或洒、或涂、或滴、或浇而施加于底釉,形成流淌生动的自然纹理;经高温窑变,形成黑里泛蓝、蓝里寓白、白里泛青、青中带紫,紫里泛红之美丽色彩,极具美妙的装饰效果,为宋代钧窑窑变开创了先河,也称之谓“唐钧”。特别新发现的晚唐、五代时期的茶叶末釉和青釉之碗、盘、瓶、盆和罐、注子等实物标本,无论从造型特点、工艺特征、施釉方法、烧造技术都为宋代汝瓷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所以,有学者认为鲁山段店窑既是钧瓷之源,又是汝瓷之本。宋金时窑场扩大,烧瓷品种丰富,装饰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有白釉罐上以褐点组成的三角形,白釉瓶上以篦划复线直线纹与曲线纹的相间排列;以及三彩莲瓣高足炉等;均有特色。该窑产品特征是:胎质较粗,胎色浅灰褐,釉色有黑釉、白釉和三彩釉等。唐代花瓷釉色黑褐,上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有的像一朵白云,有的像一片树叶,有的像一簇浪花,自然生动、写意成趣,富有诗意,为著名的鲁山花瓷增添了艺术内涵。鲁山段店窑其陶瓷烧制时间之长,遗物之丰富、品种之齐全、花色之多样,实属罕见。该窑瓷器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其中有花釉瓷、汝瓷、钧瓷、三彩、白瓷、青瓷、白地黑花瓷、绞胎、搅釉、酱釉、天目瓷等;装饰手法有珍珠地、镶嵌等,器形几乎涵盖了一切日常生活使用器。

钧釉莲口温碗

青釉花口瓜棱腹碗

钧釉碗

钧釉碗

青釉玉壶春瓶 钧釉玉壶春瓶

宋三彩划花梅瓶

白釉红绿彩碗

黑釉凸线纹执壶

酱釉碗

黑釉凸线纹罐 黑釉凸线纹双系罐

黑釉凸线纹花口瓶

黑釉瓶

黑釉双系罐

三彩孩儿枕

三彩划花枕

三彩狮形枕

绞釉平底盘

绞胎砚

白地黑花鱼纹盆

唐代鲁山花瓷腰鼓更使其产地段店名声远扬,产品受到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眛,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均有收藏。该古窑址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山段店窑,除“唐钧”大领风骚,在宋代瓷器上,无论是品种,甚或形制、釉色、釉质等,都可堪称一流窑场,与当时汝州及周边其他一流窑场不分伯仲。段店窑烧造瓷器品种极为丰富,北方窑口的品种在此皆有体现。白釉珍珠地划花器,器型多样,其釉肥厚,纹饰粗重古朴,与登封等地同类产品有明显不同之处,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且产量较大。尽管经过1986年和1990年两次考古发掘,但对于这个庞大的窑址群而言,不过是管中窥豹。

白釉珍珠地划花“元符三年五月”梅瓶

白釉珍珠地划花梅瓶

白釉珍珠地“齐寿”铭枕

白釉珍珠地鹿纹枕

青瓷在北方,虽说在北齐、隋代已很成熟,但与南方窑口截然不同。唐以前,“南青北白”是瓷器在地域上的差别,随着越窑秘色瓷贡献皇室,无疑对北方窑口形成吸引,距长安较近的耀州黄堡窑率先在北方升起了一颗青瓷的明星。五代时,吴越国垄断的越窑器,继续承担着贡瓷的作用,至今仍扑朔迷离的柴窑无疑应是烧造青瓷的高端窑口,因此,“南青北白”的格局被打破,青瓷在北方众多窑口异军突起。在河南,如今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郏县、宝丰、鲁山、内乡、宜阳、新安、鹤壁、安阳、修武、淇县等地皆有烧造青瓷窑口的遗存,河南也成为宋代青瓷烧造较为发达的地区。

历代行政设置,隋以前曾设鲁州,隋大业初年废州设鲁县,唐初又改为鲁山县,属汝州,宋、金、元因之。鲁山、宝丰两地紧邻,地理位置上同在嵩山和伏牛山之间的丘陵地带,宋代又同属汝州管辖,因此瓷艺的交流就更为频繁。历来就有“从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的民谚,可见当时瓷业繁荣昌盛景况之一斑。鲁山段店窑从晚唐、五代时期创烧的青釉瓷器,为汝瓷的烧制开创了先河,并且,由于宝丰青岭界盛产玛瑙,更为青釉瓷器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这就为汝窑的振兴和汝官窑的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跃成为北宋时期的全国五大名窑之一。

鲁山段店民房下压的窑址状况

鲁山段店窑瓷片堆积


段店窑出土瓷片

鲁山段店窑,不仅唐代花釉瓷器声名显赫,更值得研究的是大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青瓷产品。“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记述了昔时的繁荣,而这种繁荣,应是建立在产品精良的基础之上。从窑址的遗存之中,青瓷的釉色有天青、粉青、梅子,与清凉寺、张公巷汝瓷特征极为相近。段店窑青瓷,器形繁多,制作精良,胎土淘洗细腻,无不显示宋代一流窑场的风采。及至元代,虽与宋代在釉水、工艺诸方面无可比肩,但比其他窑场,仍显优良。从段店到清凉寺,应是宋代汝州瓷业较为昌盛地区,此也应为北宋晚期形成清凉寺汝官窑瓷重要的技术基础。

青釉弦纹三足炉

青釉剔刻柳斗纹钵

青釉弦纹掷骰器

青釉刻花碗

青釉瓜棱腹刻花钵

青釉印花碗

青釉双系罐

据了解,多年前段店窑曾出土过青釉带小支钉满釉圈足盘、平底支烧小盘及满釉圈足、卧足支烧碗残片,实际上它就是早期的汝瓷。小器形有盘、钵、碗、瓶、壶、洗、尊以及香薰、套盒、盖盒、盏托、灯台、人物、动物、文房用品等,其品种、器形及烧造工艺与清凉寺出土的汝瓷近似。其胎体制作工艺经分辨有轮制、模制、捏制;烧制工艺有器底满釉裹足、圈足支烧,支烧处有三至六个细小支钉,在足墙底无釉垫烧。烧制窑具有垫饼、垫圈、支钉、支圈。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灰白、豆青、月白、卵白、青绿等。大部分器内外满釉,釉质为石灰釉且稍有黏稠,有的釉质肥润如龙泉,颇有玉质感和通透感。器胎制作工艺多样,有素、刻、划、模印、镂空,装饰有莲瓣、龙、凤、鱼、鹿、蛙、海水、云气、折枝花纹等。胎土有土黄、白、灰白、深灰。胎质大部分精细,有的似有油腻感,部分胎土加工之精细程度极其罕见。产品烧成温度应高于1250°C,瓷化程度高,叩之发出清脆声。釉面大部分开片为细小网状纹片、鱼鳞纹,有的是大横纹、冰裂纹,甚至还遍布细小棕眼,有的无开片。这些器物制作规整,工艺考究,有些还在施釉前先进行素烧。与同期生产的玻璃质青绿釉的汝民窑器物相比,在工艺上差别很大,品种也无类似。有些器形独特,似仿制早期青铜器样式的祭祀礼器,如奁、尊、瓶等,尤其一些龙纹、龙形器物的出现带有皇权的象征。



从中可以看出,正是鲁山段店窑扎实深厚的技术基础,为北宋汝窑的大发展开启了先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