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匠韵新意生妙趣 文以化瓷溢流光——访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任允鹏






[日期:2024-01-29] 来源:山东陶瓷期刊  作者:崔文斐 [字体: ]

 

任允鹏,山东理工大学陶瓷琉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山东陶瓷》学术顾问。

一 陶瓷之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说到与陶瓷的渊源,任允鹏总会想起在陶瓷间穿梭的儿时岁月,以及趴在母亲身边,看她一笔一画在陶瓷上彩绘的午后时光。

任允鹏的父母分别是陶瓷公司的领导和陶瓷厂的彩绘技师,生长在陶瓷之家的他,仿佛天生就熟悉陶瓷的每一个工艺、每一段历史。他知道,china是陶瓷,China是中国,陶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知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他知道,浴火方重生,涅槃展峥嵘,陶瓷是万里挑一的喜出望外;他亦知道,窑火传承千年,吾辈责无旁贷,陶瓷将是他一生的事业。

从1986年高考,选择山东轻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专业,并荣获优秀毕业设计奖,到1990年毕业,分配到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从事陶瓷研究,到1994年赴日本技术研修,进一步学习先进的陶瓷技术,再到2001年考取清华大学陶瓷材料工程硕士,2011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访学,任允鹏学习、研究陶瓷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景德镇、潮州、唐山、德化、龙泉等中国陶瓷的代表性产区,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陶瓷产业先进的国家,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在日本研修的时候,因为整日蹲在车间学习,还被个别员工看成了中国技术间谍。”任允鹏笑着说。

脚步不停,学习不止,任允鹏在科研的路途上越走越远:

他最早提出“新骨瓷”这一概念并做出了产品,让日用陶瓷迈入了“新骨瓷时代”;他带领团队研究的“刻瓷烤彩”新工艺,既保持了传统刻瓷的金石味,又解决了敷彩上存在的不足,是刻瓷近三百年来一次质的飞跃,获得山东陶瓷创新评比金奖;他研发的低温烧结复相耐磨陶瓷和高白精细瓷,分别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淄博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任允鹏致力于陶瓷技术研究和开发,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笔起草制订国家标准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多项、版权登记多项。曾荣获“中国陶瓷技艺创新贡献奖”,以及“中国陶瓷行业杰出科技工作者”“淄博市劳动模范”“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在与陶瓷相伴的日子里,除了成果和荣誉,任允鹏收获更多的是惊喜。鱼子蓝是硅酸盐研究院的早期研究课题,但由于生产难度极大,成功率非常低,难以获得精美的成品。2000年,任允鹏从前辈手中接过了继续研发鱼子蓝釉的接力棒。任允鹏一遍遍地实验,一次次地调整配方,不但实现了鱼子蓝釉的商品化,还收获了一个意外惊喜。他在实验过程中突发奇想,把釉由蓝色换成了无色透明,一种新的高端艺术瓷——“星光美钻”诞生了!其璀璨仿若钻石,在灯光下闪耀无比,一经上市,广受喜爱,当代著名书法家王颜山先生曾作《星钻铭》赞美其神奇:“天光日晶,星钻璀璨。莹莹卓立,近赏远观。珠裳玉帔,神奇无限。”

2008年,“星光美钻”艺术釉获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银奖、泰山杯陶瓷创新评比金奖。“鱼子蓝”也以独一无二的价值和神秘的窑变工艺,成为世人瞩目的收藏珍品。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上,任允鹏创作的《鱼子蓝大梅瓶》成为国礼,展现了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2019年,他融合鱼子蓝釉和星光美钻釉的作品《梵华净界玉净瓶》,登上了在巴黎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工艺创新双年展”,他被《欧洲时报》称为中国新工匠精神的代表,并于同年荣获“中国陶瓷技艺创新贡献奖”。

一炉窑火生万彩,数笔釉色绘春秋。任允鹏身后的书架上摆放着他的作品《梵华净界玉净瓶》照片,下面是鱼子蓝釉,深邃悠远,上面是星光美钻釉,纯净璀璨。星光美钻釉在高温时向下流淌,竟然生成了一圈花瓣,状若梵界莲花。对于任允鹏来说,陶瓷工艺就是这样一件神奇的事情,值得他用一生去探索、追寻。

二 陶瓷之美:灵慧造境,意蕴悠长

在任允鹏的陶瓷人生中,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99年,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制作国宴用瓷。任允鹏作为研制小组的主要成员,具体落实设计开发及生产任务。从毫无头绪,到“故宫借瓷”找灵感,再到应用高温快烧釉中彩新技术使“中华龙”系列餐具诞生并登上国宴,从而引领高级日用细瓷设计创新潮流,形成“中华龙现象”,任允鹏在这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力量。

这套餐具研发成功后,当记者采访他时,产品还没有命名,任允鹏略一思索,脱口而出:“就叫‘中华龙’吧!”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二龙戏珠寓意国泰民安,龙腾四海寓意欣欣向荣,祥云缭绕寓意民族团结、祥和。“中华龙”系列国宴用瓷堪称是科技、文化和艺术的一次完美融合。

之前,理工科出身的任允鹏,认为“技术可以改变世界”,研究的重点是陶瓷材料与工艺。“中华龙”的成功,让他意识到,陶瓷之美在于科技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为陶瓷插上科技的翅膀,会生成超乎想象的绚丽多彩,而为陶瓷注入艺术、文化的细胞,将若灵慧入境,产生心有灵犀的精神内核和含蓄婉转的中式浪漫。

自此,科技与文化、艺术的融合,成为任允鹏陶瓷设计的方向和原则。仔细观赏任允鹏的代表作品《宏图》《犀红千年》《梵华净界》等等,我们发现,不同的陶瓷作品展现的是不同的情怀,时而圆润饱满、深沉含蓄,时而星光闪耀、璀璨夺目,时而古朴端庄、素净雅致。流动、堆积、窑变、开片等陶瓷语言,在他手中如放纵之逸笔,造出禅境、雅韵、磅礴等万化之情境。正是科技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使作品的整体意识更加突出,呈现出浑然之美。其作品也因此多次在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全国陶瓷创作设计大赛、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等比赛中荣获金奖。

“材美工巧是先人早就提出的造物主张,陶瓷艺术绝不是简单的器皿生产,而是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融合不是简单的加法,它复杂多变,甚至神秘奇特,最终才能造就陶瓷的独特之美。”多年来,任允鹏不断探索融合的表达方式,寻找着融合的无限可能。

2008年,担任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的任允鹏组建彩绘团队,开始探索绘画艺术与陶瓷的融合。彩绘陶瓷历史悠久,主要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任允鹏拜访了很多陶瓷彩绘艺术大师,组织团队成员结合历史文化、文脉传承及当代精神来创作,并应用陶瓷新材料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釉中彩彩绘,形成了硅苑的彩绘特色。于是,河流变成了“春来江水绿如蓝”,山峦变成了“淡绿深青一万重”,花朵变成了“云破月来花弄影”……由此,釉中彩陶瓷彩绘迈入了新的篇章。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公司视察,观看了彩绘的现场表演并给予鼓励。公司生产的陶瓷彩绘作品迅速走红,并带动了淄博陶瓷彩绘事业的新发展。

陶瓷彩绘获得成功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先生提出:钢笔画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素描、速写、线描等等,笔画精湛细腻、纤毫毕现,能不能开发陶瓷墨水,将彩绘的软笔换成硬笔,将钢笔画艺术融入陶瓷中呢?2015年,任允鹏组建团队开始研制陶瓷墨水。历时一年多,在颜料、溶剂、温度、瓷质、烤烧等方面逐一试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陶瓷墨水终于研制成功!由此,陶瓷在粉彩、新彩、斗彩之外,又增加了黑白灰构成的光影与明暗。陶瓷墨水的发明,突破了软笔的局限,一软一硬,软硬结合,丰富了陶瓷语言,被视为陶瓷装饰的一个创举。

林清玄在《林泉》中写道:“抬头远望群山,低眉俯看流水,一静一动,一刚一柔,一猛一媚,一仁一智,正是人生之美的飞梭,织成一片锦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正如这群山与流水,相映才能成趣,相得方能益彰。其中的深思、苦思抑或巧思、妙思,皆在土中、在火中,更在任允鹏的心中。

三 陶瓷之道:桃李不言,有蕡其实

2020年,52岁的任允鹏做了一个让人惊讶但敬佩的决定。他放弃了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全职来到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任教。
“行业要发展,人才需先行。要想重现中国陶瓷的辉煌,首先要培养更多优秀的陶瓷人才,为陶瓷产业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任允鹏说道。年少时,因为父亲一句“陶瓷行业缺人才”而选择了陶瓷行业。现在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传承发展陶瓷技艺,弘扬陶瓷文化,创新陶瓷艺术,培养优秀陶瓷人才。

早在2004年,任允鹏就成为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时常到校进行学术交流。2020年,他全职加入山东理工大学,担任美术学院教授、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陶瓷琉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后又担任《山东陶瓷》学术顾问。他关注的不再是一件作品或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而是希望为陶瓷的传承、发扬和光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正是这样的情怀与使命,让他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并做出了亮眼的成绩:连续两次获得教学质量奖,荣获学校“最美教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获评淄博市选树表扬教师;申报的《中国陶瓷硬笔彩绘技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这是学校获得的首个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2022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陶瓷艺术家齐聚山东理工大学,参加为期50天的培训班,系统地学习陶瓷硬笔彩绘技艺。“这次的学习,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开启了属于陶瓷硬笔彩绘的时代,具有开创性意义。”学员们对发起并组织此次培训的任允鹏充满了敬意与感激。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将继续推广弘扬陶瓷文化,在陶瓷硬笔彩绘领域绽放各自的精彩。

2023年,淄博这座城市火了。全国各地的人奔涌而至,只为了吃一顿美味的烧烤,感受淄博的风土人情。在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钟书阁,一个展位前挤满了游客。窑变的花瓶、彩绘的马克杯、陶瓷装饰画……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这是任允鹏带领学生摆设的展位,展出的都是学生的作品,在宣传淄博陶瓷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任允鹏为了培养学生,可谓是“煞费苦心”:他“蹭”淄博烧烤的热度,带领学生向琉璃大师学习,用琉璃制作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小饼卷小葱;他将陶瓷彩绘课搬到了国艺馆,邀请国艺馆的大师亲自授课;他带领学生到陶瓷博览会,现场参观学习;他在校庆之际,组织学生参加“艺韵稷下”美术学院设计市集,集中展售学生的课业作品;他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能够到一线体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我们都特别期待任老师的课,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同学们说。有着多年科研、设计、生产经验,并经历过许多重要任务历练的他,将一切过往都凝练成了精彩的课堂,成为学生心中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到学校工作后,任允鹏连续四年为学校在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上争取展位,展示师生的优秀作品。“山东理工大学是坐落在淄博的大学,在淄博主办的国际陶瓷展览中,必须有我们师生的身影!”任允鹏说。2022年底,陶博会期间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团队成员有的“阳”了,考虑到同事及家人的健康安全,任允鹏让他们都回去,自己坚守到了最后。面对他最热爱的陶瓷事业,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已经成为了本能。

千年窑火赋予他热情,万古陶土赋予他执着,浩瀚历史赋予他根脉,璀璨文明赋予他灵感。从科技圈到艺术圈,从科研一线到管理层,从陶瓷车间到三尺讲台,不管如何“跨界”,任允鹏的初心不改:“瓷无止境,神工不朽!”(原文载《山东陶瓷》2024年第1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任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