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故宫馆藏——山西古代窑址标本






[日期:2024-03-2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1950以后,故宫陶瓷工作者曾先后对全国各地一些古窑址进行调查、发掘,并采集回大量瓷器标本。故宫博物院历年调查古窑址所采集的标本涉及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40余个窑口,共计约3万片。这些标本使我们能清楚了解古代各陶瓷窑口烧造陶瓷的历史,确定传世或出土陶瓷器的窑口归属。

山西古瓷窑口遗址较多,地方方志多有记载。20世纪50年代仅发现3处窑址,后来文物考古部门对山西的窑址逐个进行了调查,方志记载的古瓷窑遗址中有二分之一得到了证实。80、90年代以后陆续有新的发现,山西窑口瓷器各窑口已明晰,渐成体系。



长治窑

窑址在山西省长治县八义镇,金代瓷窑。以烧红绿彩绘碗、塑像为主,兼烧少量白地黑花器物。红绿彩碗的里心、圈足上都有五个支烧痕,纹饰以花卉为主,另有少量鱼纹、题写的诗文。

长治窑红绿彩瓷器是釉上彩的鼻祖,明清瓷器釉上彩做法相承于此。烧制方法是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再涂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白瓷。在烧好的白瓷上,用毛笔蘸上红绿黄彩在白釉面上描绘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烘烤,使彩料和瓷釉慢慢烧结,烧成独具特色的红绿彩瓷。

榆次窑

窑址在山西省榆次县孟家井,孟家井旧属榆次县,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榆次窑。宋至明代瓷窑。窑址遗物以黑釉、白釉瓷所占比重最大,白釉瓷多有印花装饰,线条粗犷,釉色白中闪黄,因系叠烧,碗心有一圈无釉。黑釉瓷也有印花装饰者,但数量较少。还发现少量酱油、青釉印花、白地黑花瓷器标本。

大同窑

窑址在山西省北部大同县瓦窑沟,这里就是《大同府志》中提到的“青磁窑”。烧瓷时间为金、元两代。窑址遗物以黑釉瓷为主,兼有少量茶叶末釉瓷。器物有瓶、罐、盆等。装饰技法有剔花和划花两种。剔花作风粗犷;划花线条较细,以复线水波纹稍多见,亦见有划花水波游鱼者。

河津窑

窑址在山西省河津县北午芹,距县城30公里。唐代烧白釉瓷黑釉瓷,白瓷有注子、碗等。宋代烧白釉折腰盘、盆、碗等,装饰技法有浮雕莲瓣纹、绿彩、印花、珍珠地划花、剔花等。

2016年3月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四处瓷窑址展开区域性系统调查,摸清了它们的分布范围及保存现状,标本也更丰富,为了和以前故宫的区分,此处对新发现的不做描述。

河曲窑

金代瓷窑。窑址在山西河曲县阳坡泉与硬地节。主要烧白釉、黑釉器物。白釉瓷器形有盘、碗、盆等。装饰主要有划花和印花,不施化妆土者釉呈青灰色,为河曲窑特有的色泽。黑釉器有刮釉叠烧碗和弦纹供器。



怀仁窑

窑址在山西省北部怀仁县。金、元时期瓷窑。以烧黑釉瓷为主,器物有弦纹瓶、大口罐等。划花装饰者较多,线条简练,釉面乌黑晶莹。大口罐的口较厚,与大同窑的口沿削平不同。釉有的产生油滴结晶,但发现不多,其中油滴盏最为著名。除黑釉外,还烧白釉、白地黑花、酱釉品种。



浑源窑

窑址在山西省北部浑源县。发现窑址三处,以古磁窑烧造年代最早,始烧于唐,窑址遗留不少白釉、黑釉碗、罐标本。蓆纹装饰与河南瓷窑作风相同,里白釉外黑釉碗具有地域特征。金元两代盛烧雁北地区常见的黑釉剔花瓷。此外,还有青釉、黑釉瓷,白釉划花、剔花、印花、白地黑花及钧釉瓷器。该窑所烧瓷器品种之丰富,在燕北地区是少见的。




霍州窑

窑址在山西省霍县陈村一带。创烧于金而盛烧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光素者居多,间有少量印花装饰。霍县窑器物胎釉洁白,用支钉支烧,器里及足均留有5个小支钉痕。霍县窑即文献记载“彭窑”所在地。元以后烧白地褐花高足杯、碗等器物。

元代墓葬中有大批霍窑精美物件出土,范围较广,山西邻近周边省份均有出土,甚至北京元大都遗址都有搜集同类瓷片,足见霍窑的精细白瓷已经作为高档器物在社会上层广泛使用。

交城窑

交城窑窑址在山西省交城县,是唐代到元代的瓷窑,唐代时白瓷产量最大,也发现了黑釉斑点拍鼓标本。宋代仍以烧造白瓷为主,装饰手法有凸雕莲瓣纹、釉上赭彩彩绘、珍珠地划花、划花等。除白釉瓷外,该窑也烧造黑釉瓷。




介休窑

介休窑窑址在山西省介休县洪山镇。该窑创烧于北宋,历经金、元、明、清和民国几个朝代,有长达八九百年的烧造历史。宋代,这里烧造定窑系的白釉、黑釉印花碗等,也烧造与磁州窑有一定关系的白釉划花填黑彩、白地黑花瓷等。白釉酱花瓷器则富有介休窑有的特色,其中有桔红色彩者。金代,这里盛烧黄釉。

晋城窑

晋城窑是近些年发现的晋南地区的瓷窑,窑址在山西省晋城县境内。该窑为金、元、时期的瓷窑,主要烧造均釉瓷器,器形以碗为最常见。


临汾窑

临汾窑窑址在山西省南部临汾县。该窑烧瓷时间为元代,以黑釉瓷为主,漆黑光亮,兼烧酱釉、白地黑花、白釉划花等品种。黑釉瓷器中以直口碗数量最多,为典型的元代造型。黑釉瓷中有油滴纹与兔毫纹碗。白釉瓷中有的采用印花、划花、剔花、彩绘作装饰。


平定窑

平定窑窑址在山西省平定县柏井村,是唐代至金代的瓷窑。平定距河北较近,与河北内丘的邢窑及曲阳的定窑成犄角之势,因此所烧瓷器在造型、釉色、装饰上受到上述两窑的影响。唐代烧造白釉玉璧底碗,但制作工艺略粗。五代产品有有常见的唇口碗。宋代烧造的刻划浮雕莲瓣纹碗、白釉碗、白釉兽面贴花罐、注子、折腰盘等均系仿定窑产品。宋、金时期还烧造白釉罐、小瓶、罐,黑釉印花、剔花盘以及北方常见的五角或六角盘、碗等。

阳城窑

在山西阳城县,故名。窑址在山西阳城县东关外的窑畔间。以烧制白瓷为主,多为盘、碗等日用器皿,其中折腰盘,显系仿定窑作品;定窑生产的大盖缸等,在该窑址中也有发现。胎色较灰,为增加白度,均敷一层白化妆土。阳城窑过去以烧阳城罐知名。阳城属定窑系,宋代以烧白瓷为主,标本中也有白釉黑彩小佣。

孟县窑

孟县窑地处山西东部,东与河北接壤,窑址在距县城东15千米处的磁窑坡村。该窑为金、元时期瓷窑,以烧白瓷为主,有光素者,也有印花、划花、刻花装饰者。器物一般施化妆土,较粗者则不施化妆土。器物有碗、盘、碟、钵、瓶、坛、杯、器盖、器座、盏托、枕、人形、执壶等。除白瓷外,还有烧造白釉黑花、绞胎、黑釉瓷及低温黄釉陶等物品。(摘自《故宫藏中国古代窑址标本全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