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哥窑谜案






[日期:2011-02-27]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浙江龙泉,这是一个僻静的小山村,但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纷至沓来的各种古董商以及疯狂的盗挖者,打破了小山村应有的宁静。所有外来者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金银财宝,而是为了找到传说中一种贵比黄金的宋代瓷器,它的名字叫哥瓷,产自文献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然而,从元代开始,人们对哥窑就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没有人见过真正哥窑的模样。到了近代,考古学者也只是依据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的描述,来到这个据说是宋代遗址的龙泉村,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神秘的哥瓷。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在龙泉,人们除了无望地停止了挖掘活动以外,对哥窑的认识几乎没有任何令人惊喜的进展,相反,随着对哥窑认识的一步步地深入,哥窑愈发显得错综复杂起来,而且产生了许多疑问,作为官窑的哥窑是否真的存在?被人们作为史据的文献是误传还是确有其事?哥窑到底在哪里?
  宋代是我国古代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瓷窑有民窑和官窑之分。民窑生产的是老百姓用的瓷器,官窑则专门为宫廷皇室生产瓷器。官窑的生产完全由宫廷控制建立,生产工艺及设计严格保密。常常是生产一批只选几件作为贡品,其余全部打碎然后就地掩埋,而留在宫中的瓷器也要世代相传。因为生产极为保密,产品又极为稀少,不仅窑址不易发掘,而且瓷器价值也不菲。钧窑、官窑、哥窑、定窑、汝窑都是当时的官窑,现在我们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现在,除了哥窑之外的几大窑址,已经在各种考古发现中浮出水面,并且,通过专家的考察和鉴定,也对出土窑址中的瓷器进行了专业判定。因此,宋代四大官窑已经变得不再像以往那么神秘,只有依然无法确定准确地址的哥窑,牵动着人们的心。而且,自从元代以来,真品哥窑已经越来越稀少,唯一能绝对确信是传世哥窑的瓷器已经只能在故宫博物院中找到。
  宫里头的传世哥窑也非常少,我们现在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藏品,也都是过去皇宫里旧藏下来的,这个是占了现有哥窑的很大一部分。北京故宫的传世哥窑大概也就二十多件吧。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恐怕也就百八来件吧。这相对许多其他时期的瓷器来说,是非常稀少的。这是因为它产自官窑,它是非商品生产,它直接,也只为皇宫服务,它的造型和花纹都是皇宫里的设计,完全按照皇宫需要的样子进行生产。而且,它在民间是根本不能流传的,这些东西古人可是不敢开玩笑的,一律是保密的。历经朝代更迭,保存至今的宋代哥窑瓷器数量非常稀少,民间流传的哥窑更是难见一真。能够看到的哥窑都是因为战争、人为、内盗等原因由皇宫流入民间。在古瓷研究中,学者们习惯把各种文献中描述的哥窑称为文献哥窑。它是为瓷器找到确切纪年的史料依据。李辉柄提到的故宫里被称为传世哥窑的瓷器,是发生在1932年的事情。当时故宫里的一位研究员在整理登记故宫瓷器的时候,发现了一批从未见过也没有任何宫中记录的瓷器。它浑身奇异的花纹,让研究员想起文献中描述过,但现实中一直未从出现过的哥窑。因为宫中的瓷器都是由官窑生产历代相传下来的,所以将它命名为“传世哥窑”。但是也就是这次命名,给后来的哥窑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寻找哥窑的热潮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学者陈万里先生就是一位热衷的探寻者。不过他原本的职业却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大夫。他过去做过北大的校医。他这个人兴趣很广的,他是在他的兴趣当中生活着的这么一个人。20世纪30年代前后,那个时候,陈万里是搞环境卫生的。他有一辆小吉普车,于是就在乡村里转,然后发现了很多瓷片。,特别是龙泉一带。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于是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当时,他看到许多名贵的中国瓷器都被外国人运到国外去了,他觉得很可惜。他想在这方面作一些贡献,所以这样子的话他对龙泉这个地方的瓷器就发生了兴趣。第一次见到陈万里是1952年,那时他经常去调查官窑,我就跟着他,当时我也很年轻,小孩也爱玩,到处去爬山。同时还有就是好好地伺候老先生,背上背着他的被子,有时候他骑着毛驴,我牵着他的毛驴。那个时候的条件非常差。不像我们现在这样。也没有旅馆。
  这个哥弟窑的传说与当地流传的章生一、章生二兄弟的故事十分吻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当时说,龙泉青瓷有两个比较著名的人,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各主一窑,就是各自烧造一个窑。哥窑烧的就叫哥窑,弟弟的窑也叫龙泉窑。至于这两个窑的区别,那就是龙泉窑,也就是弟弟窑是不开片的,青瓷,不开纹片的东西,而哥窑它是开纹片的,而且是黑胎。今天的龙泉,这个故事依然家喻户晓。每年正月,当地的木偶戏团就会走乡串户地演出章家兄弟的故事。而龙泉地区的烧窑人都奉章家兄弟为窑神,开窑必拜。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