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师古而创新—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






[日期:2011-06-09]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陈君达 [字体: ]

 

张松茂 春江花月夜瓷板
   

     张松茂,号芝山松茂,室名雅月斋,原籍江西鄱阳县,1934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1954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专门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和研究设计。1959年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86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曾先后担任江西省政协委员、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东陶瓷有限公司艺术总顾问。2008年获“首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为全国陶瓷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手工艺从业人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多次应邀赴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作品展览和进行艺术交流、访问,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享有盛誉,被中外馆藏机构和收藏家竞相购藏。

  原国家轻工业部于1979年至1997年分4批评定了景德镇1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在继承传统陶瓷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创作出了许多既有强烈时代感,又有鲜明个性风格的陶瓷艺术作品,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松茂便是这12位陶瓷艺术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张松茂出身于陶瓷世家,父亲张德生是著名的“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先生的弟子,张松茂12岁就随父学艺,聪明和勤奋使他从小就熟练掌握了各种陶瓷彩绘技艺,凭借其创作的《花木兰从军》、《政权归于苏维埃》、《春节访问农村》等一批优秀陶瓷艺术作品,张松茂被调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张松茂坚持野外写生,描湖光山色之灵秀,写自然万物之形态,他还坚持研习金石、书法,汲古今名画之养料,取各类艺术之精华,吸收了民间艺术中诸如半刀泥、影青刻花、剪纸、年画、木雕等工艺特色,借鉴了摄影、油画等的表现技巧,始终坚持“师古”而“创新”的精神,达到了“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的艺术境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瓷画表现力。

  在诸多的陶瓷装饰材料中,张松茂偏爱粉彩,他的作品,不论人物、山水亦或花鸟,都以粉彩为多,因为粉彩丰富的表现力和清新的装饰效果,使他找到了陶瓷绘画与心目中大自然的完美结合点。张松茂在粉彩技法上造诣精深,他的作品风格独具、新颖高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在人物、花鸟、山水各类题材的表现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力求出新。他的粉彩人物画,人物形象隽美传神,造型准确而生动,构图疏朗而严谨,从服饰衣纹到体态仪容,各有精妙之处,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山水画,气势雄浑峻奇,意境开阔高远,溶诗情入画中,引人浮想遐思,远观近察,愈见其妙;他的花鸟画,笔法工致细腻,笔调清新脱俗,笔韵高雅秀逸。

  张松茂说,作为一个陶瓷艺术家,首先不能墨守成规,要学会借鉴,只有在借鉴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其次,要加强学习,从各方面汲取养料,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第三,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走向大自然,这是艺术的源泉所在。

  梅花和牡丹是张松茂最擅长表现的花卉,他的牡丹创造性地运用了粉彩点染技法,用洋红、玛瑙红、宝石红等色彩层层渲染,既突出工笔重彩的特点,又吸取了油画的表现方法,花卉造型美观,立体感强,色彩鲜艳,色调过渡自然,花瓣间的层次与质感,浑然有序。1997年香港回归时,江西省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赠送了一幅大型粉彩瓷板画《紫归牡丹图》,画的是国画牡丹和香港区花紫荆花,以及杜鹃、山茶、芙蓉等百花图案,作品雍容华贵、端庄大气,无论是创意、绘画,还是烧制,在景德镇陶瓷史上都是空前的,而张松茂便是该作品的主创人员。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张松茂还曾经主持绘制了许多大型陶瓷壁画。从首都国际机场的《森林之歌》(1979年)到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井冈春色》(1980年),再到景德镇火车站大厅的《昌江帆影》、《古阁临风》(1984年)等,这些大型陶瓷壁画气势磅礴,为改革开放后的景德镇陶瓷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也令古老瓷都景德镇更加声名远播。

  青山有意、草木藏情,从年轻时候起张松茂就行走于山水之间,现在他依然对山水充满感情,退休后他选择了定居黄山脚下。他说他喜欢黄山的宁静和清远,近几年的许多新作品便是在这宁静清新的雅月斋中创作完成的。挥洒彩笔数十年,留得珍瓷满人间,张松茂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花一叶都具有韵外之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那是一代陶瓷艺术大师留给我们的风采。

  张松茂说,“一个人的艺术并不是自己的,是要被人欣赏,被人所学的。”他表示,现在已跟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准备筹办一所培训学校,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将中国陶瓷艺术和陶瓷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