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河南“国大师”尘埃落定 文化再造依赖人的质量






[日期:2011-07-11] 来源:大河报  作者:于茂世 [字体: ]

  核心提示

  你知或者不知,它们都在河南,都在中原——钧瓷、汝瓷、官瓷、柴瓷、三彩、绞胎瓷等等。

  你信或者不信,它们都是河南,都是中原的“名片”——谈及河南的文化再造,你无论如何都绕不开钧瓷、汝瓷、官瓷、柴瓷、三彩、绞胎瓷等等的再造。

  “今天的会议,来的人不多,也就三四十人,但是质量很高,代表了当代河南陶瓷的最高水平。”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先生说,“让钧瓷更耀眼,让汝瓷继续为魁,无疑是在座的各位大师的责任,你们必须担当起时代赋予你们的这一使命!我们的东西好,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和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绘画、和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相比,河南陶瓷到底有什么区别?河南一直强调官窑,官窑是否可以出‘国大师’?”

  □首席记者 于茂世 文图

  河南“国大师”尘埃落定

  尽管“国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目前尚未颁发证书,但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先生还是于昨天专程来到河南,并在河南人民会堂郑重宣读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关于授予陈烈汉等同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的通知》,其中在河南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有五位,分别是:郭爱和、晋晓瞳、孟玉松、苗长强朱文立

  何天雄先生说:“与上届相比,河南‘国大师’在全国所占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河南陶瓷艺术近些年取得的巨大进步,是个不争的事实。”

  不但是数量的增加,“三彩”作为一个重要的瓷种,有了第一个“国大师”——郭爱和。汝瓷作为“众窑之魁”,也第一次有了“国大师”——孟玉松、朱文立。汝瓷不但有了“国大师”,而且河南也诞生了第一位女性“国大师”——孟玉松。

  不但河南诞生了第一位女性“国大师”,而且河南诞生了中国第一对“父子国大师”——晋佩章、晋晓瞳。

  至于苗长强先生,不但钧瓷烧得棒,而且“天目釉全国第一”,这是“国大师”评委会副主任、“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周国桢先生的评价。

  “天目釉”以浙江天目山而得名,是宋代铁黑结晶釉的通称。在宋代,河南诸多窑口不但都有烧造,而且质量也一马当先。此次“国大师”评选,突破了考古学或者说学术上的“定名”束缚,堪称是向历史真实的一种回归。

  “河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出炉

  “评上‘国大师’的,肯定是好样的;没有评上‘国大师’,肯定也有好样的。”何天雄先生在“河南省‘国大师’申报工作总结暨‘河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表彰大会”上说,“8月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将表彰一些为陶瓷艺术贡献了毕生精力,但与‘国大师’失之交臂的能工巧匠。”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河南陶玻协会会长王爱纯女士在会上宣读了《关于授予陈建庭等同志‘河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称号的通知》,除了获得“国大师”称号的5位陶瓷艺术家外,还有25位同志被授予“河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

  “评完了,回头看,很多评委都说:这么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当初怎么没看到?”何天雄先生说,“这是谁的东西?他就坐在这儿——王金合大师!体量太小了,摆放陈设也是个问题,当初没能进入专家眼中,确实遗憾!这也给我们一个教训,挣钱的东西与评审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评委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先生,站了三天,腿脚都站肿了,很是辛苦,但也难免会有‘遗珠’。当然,也有人说有的人不会做,这次却评上了。在这儿,我还要补充一句:下届评选,可能要增加现场制作的环节。当然,这个现在还只是我个人的意见。”

  评上也好,评不上也罢。站在中原大地上的河南陶瓷艺术家如何面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再造河南陶瓷的辉煌、再造曾经左右世界的判断,都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诞生在中原大地上哪一种陶瓷,不是影响世界的一种标准、一个标杆?而它们,直到今天,也只能在中原大地上制作,才是“正宗”。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