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汝窑研究:汝窑瓷胎的烧结程度






[日期:2011-08-23]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被列为宋代官窑之魁首。汝窑瓷器土质细腻,釉色莹润如堆脂,文片缜密,裹足支烧,制作精细,工艺精湛,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汝官窑的烧造时间只有20多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留传下来的汝官窑产品不足100件,大部分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以及日本的某些博物馆中。由于实物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都比较少,人们对汝官窑的真面目知之不多。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发现后,出土了大量汝官窑的碎片、匣钵、窑具、窑炉、作坊等各种实物资料。在此基础上,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和科学研究单位对此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人主要从烧造工艺和科学技术的角度对汝官窑的釉色、质感、纹片等主要外观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科学分析。

  胎的烧结程度

  汝官窑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质地疏松,没有很好烧结,断面干涩而没有玻璃光泽,吸水率和气孔率都相当高,大大小小的空洞特别多,有时还可看到断层。这些特征一般用肉眼就能够分辨出来,如果用放大镜或50倍的体视显微镜观察就更加清楚。在观察这些特征的时候,必须采用新打碎的断面而不能采用受泥土污染的断面。

  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汝官窑胎是用高铝黏土配制而成,其含量介于27%~31%之间,助熔剂含量在2.6%~4.9%之间,像这样的高铝质胎,其烧成温度至少要达到1300℃才能使胎完全致密化。但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判断,大多数汝官窑的烧成温度只有1150℃~1220℃,少数有明显流釉现象的产品可达到1250℃。由于实际烧成温度比较低,所以大部分汝窑的胎都没有完全致密化,即使有些釉已过烧的碎片,其胎中仍含有较多的空洞和一定量的开口气孔,胎的断面也没有出现玻璃光泽,说明没有完全致密化。

  与同时期的其他名窑青瓷相比,汝官窑胎的烧结程度明显较差。例如有些致密化程度较高的北宋钧窑胎,虽然也存在少量闭口气孔,但断面上已经出现明显玻璃光泽;大多数临汝窑胎的烧结程度也比汝官窑高。

  汝官窑上述几种断面特征的存在,一方面说明烧成温度不够高,另一方面还说明汝官窑对胎泥的加工并不十分讲究。一般说来,用手工制备出来的胎泥颗粒较粗,而且很难把包裹在其中的气孔和断层完全消除掉,但如精心淘洗并加以陈腐,再经反复揉捻,可以大大减少这些缺陷的存在。

  其实,汝官窑胎要达到完全致密化或接近完全致密化也并非难事,但汝窑工人并没有这样做,其中必有原因。原因之一是汝官窑的釉都是石灰釉,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就会严重流釉;原因之二是汝官窑大部分是宫廷陈设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艺术外观上,包括造型、做工、釉色、釉的质感以及纹片等方面。就陈设瓷的整体艺术效果而言,釉比胎更重要,釉色和质感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而胎没有达到完全致密化关系不大,所以古有“重器不重质”之说。当时为了得到玉质感釉的艺术效果,汝窑的工人有意识地使烧成温度偏低,使大部分产品的胎处于不同程度的微生烧状态。说到的“生烧”、“微生烧”、“正烧”、“过烧”都是指釉的烧成状态而不是胎的烧成状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