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汝官窑器的鉴赏要点






[日期:2011-12-0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中国古代的官窑制度规定了宫廷在考察全国的各种窑口后,将作品最令人满意和技术最为成熟的窑口定为御用窑,即官窑,官窑的器型由宫廷有时甚至是皇帝钦定,在官窑的周围派兵把守,官员监烧,民间不得探究官窑的情况。烧制成功后,由宫廷派员挑拣,捡剩下的一律就地销毁掩埋,不得流入民间。由宫廷支付粮银,有令则烧,无令则停。在烧制中,不讲成本,唯精、唯奇、唯美,官窑制度将中国的瓷器水平推向了世界的顶峰。定窑虽然也曾经向宫中供应御用瓷,但其被宫中捡退的瓷仍然可以向民间出售,所以定窑就不能被定为官窑。汝窑,宋代五大官窑的魁首。则是取得了一千多年来至今仍无法超越的成就。但是,荒淫无度的宋徽宗,仅仅让这种辉煌持续了二十年,在宋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停烧汝瓷,而将工匠集中在当时的首都汴京(今天的开封)新设窑口官窑烧制瓷器,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以官窑这个词命名的官窑,但由于水土的问题,官窑始终无法达到汝窑的水平,于是只能另辟蹊径,改汝瓷的胎薄釉薄,为胎厚釉厚。虽然也成就了一批精美的瓷器,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汝瓷了。好景不长,官窑的艺术成就也随着金人的入侵而断送了,一些工匠随着宋朝的南迁而南迁。瓷器是天时地利加人和的产物,南迁后,各种条件的变化,加之战乱对工匠心态的影响,从开始的官窑仿汝窑风格,到哥窑的仿官窑风格,一步一步演变,可再也生产不出汝官窑那样的器物。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变化,到了元明清时代,宫廷就将转将生产青花瓷出名的景德镇定为了御用窑一直延续了632年,人们更加注重绘画和彩绘,渐渐的仅以青釉色见长的汝官窑技术就失传了,甚至乾隆帝下令举国之力仿制汝瓷也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周总理亲自组织仿制汝瓷,但何为汝瓷,达到什么标准即为汝瓷,仅凭几件传世品是不能作出结论的,寻找到汝官窑遗址才能解开这个千年谜团。但是这项工作始终开展的不顺利,直到邓州窑窑址的发现,地点不是在现在的邓州,而是在古代邓州的范围,才提醒人们,汝窑的窑址也应该从现代的汝州范围扩大到古代的汝州范围。这样一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赵青云研究员的带领下,1987~2000年间,经过六次发掘,终于在宝丰清凉寺发现了汝官窑的遗址,开挖出了上万片的汝官窑瓷片,和发现了生产汝官窑的生产工具,了解了汝官窑的生产方式和施釉的配方,找到了参入釉中玛瑙末的玛瑙矿,破解了千年的谜团,从此,历史上悬而未决的何为汝官窑器标准的问题开始解开,一些流传在世的,没有统计在以前所谓的汝官窑仅存世65件器之内的汝官窑器也在这个标准下一一得到了确定。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判断汝官窑器的几点体会。

汝官窑瓷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仿制者有可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仿制,但要全面做到所有的方面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全面的分析,缺一不可。

一、眼看:

1、型:汝官窑的器型主要是仿前朝的青铜器礼器为主,实用器较少,还有一部分观赏器。作为官窑,而且北宋的陶瓷技艺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器型一定是稳重、古朴、大方、每个细节都显出大气、规整。转角处挺拔有神,有灵秀的感觉,但凡有使人感到别扭的造型和局部,就首先不能归入汝官窑。后仿者由于手工拉坯的技术不可能达到当时官窑工匠的水平,所以往往采用开模具,用注浆的方法来仿制,但由于模具是依照施釉后的成品来做的,所以做成素胎再施釉后,细节部分全部模糊或丧失,整个型显得呆板,笨重。

2、釉色:汝官窑的釉色以天青釉为主,大约占65%,火候欠一点的,成粉青(比天青绿一点),卵青、月白(比粉青的颜色淡,多一点黄),约占 28%,这一部分由于玻化程度底,容易受到腐蚀,所以表面一般会显得较旧,火候过一点的成天蓝、豆青色、豌豆青色最少,占7%左右,这一部分由于玻化程度高,较耐腐蚀,表面晶莹明丽,显得较新。如果新旧程度和上述的颜色不符,则有可能不是汝官窑。

3、表面情况:表面一般肉眼可以见到棕眼、汝瓷碱,棕眼的形成主要是釉内气泡上浮、逬裂形成小凹处,由于汝瓷的烧造温度较低,一般认为在 1250度,而许多专家都把1300度定为瓷和陶的分水岭,所以低温烧制的汝瓷,表面看起来应该有点松,没有那么密实和光亮,并有相应的棕眼出现,汝瓷碱是在汝瓷表面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其它任何瓷器,在任何环境下也不会出现相同的痕迹,它有的发白、有的发黄,是一种不能用手轻易去掉的,零星分布的结晶碱状物质。

4、开片情况:汝官窑一般开片,但也不排除极少数不开片的现象。汝瓷的开片机理与其它瓷器不同,其它瓷器的开片是由于胎与釉的热收缩不同,而造成的大多数为直道开片,呈网状布满器表面。汝官窑的开片是由于釉中参合了玛瑙末,由于玛瑙结晶体的分离,器表面出现的开片是不规则的曲线,虽然不是严格的不能贯通,但贯通纹很少,给人一种美感,不能有开片开碎掉了的感觉。

5、支烧情况:汝官窑一般采用施满釉,支钉支烧,支钉的大小要根据器物的大小轻重来定,大的器物甚至可以有米粒大小的支钉,中等器物是芝麻支钉,小的器物甚至支钉犹如针眼,是园型的。汝瓷的胎是香灰色,但支钉痕是白色的。如果出现不规则的支钉痕,并且有粘砂情况,可以考虑是韩国青瓷。垫烧和在圈足上有支钉都已经在窑口开挖中发现过瓷片,传世品较少。支钉数量一般为单数,位置比较靠近圈足。

6、用放大镜看:在釉中可以看到数量不多的气泡,根据胎的厚薄气泡的大小不同,器型小,胎就薄,气泡必须要小,少,甚至没有。器型大,胎自然厚一点,气泡也会大一点,但是绝对不可以大泡小泡同时存在,而且很乱,甚至泡泡相连。在泡的周围和泡上,会看到玛瑙结晶体发出的闪亮光芒,但寥若晨星,星星点点,似有似无,多了就不对了。

二、手摸:

1、汝瓷的特点就是胎薄釉薄,所以同样的器型,汝官窑要比其它窑的要轻,上手一拿,如果感觉明显的比印象中的感觉要轻,是对的,如果没有差别或更重,就不对了。

2、手在器表面抚摸,似乎有涂了油脂后的润滑感,用力推也不会出现发涩的阻力,在各棱角转角处,不会出现毛刺拉手的感觉。

3、该平的平,该弯的弯,手摸上去不会有凸凹不平的感觉或曲线不流畅的感觉。

三、耳听:

1、用手指的指甲,轻轻扣击汝官窑的器物,一方面由于胎薄釉薄,相对与其它同体积同厚薄的器物,声音要响。古云“声如磬”。但同时,由于汝官窑的烧制温度低,瓷表面的玻化程度低,胎质较松,所以声音有点发闷。不能发脆。这里要注意的是扣击部位,一定是在边缘应该产生颤动的位置。

2、由于各种器物的造型各不相同,厚薄分布也不同,听声,只能是长期研究,极有经验的才可使用,一般不作为鉴定的依据。

四、化学分析:

1、与钧瓷同在一个地区的汝瓷,化学成分却不相同,汝瓷的特点是硅低,二氧化硅的含量一般小于70,在60附近波动波动量±3。铝高,但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不超过20,在15附近波动量±3,氧化钙的含量不超过20,在15附近波动量±3,由于汝瓷釉中为乳化效果而参入了草木灰,所以有1左右的五氧化二磷,三氧化二铁在1~2.5左右。这五大指标必须吻合。有一项超出范围,就值得考虑。这是用荧光光谱仪器物表面所测的数据,如果用热释方法,过去称之为“打胎”,需要用器物的粉末进行测量,现在有了无伤热释探测技术,可以检测到误差50年,也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参考指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