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二十三】冯先铭《有关钧窑诸问题》






[日期:2012-01-31] 来源:《中国钧窑考》  作者:苗锡锦 [字体: ]

第四章  名家文萃
 第一节 冯先铭《有关钧窑诸问题》

钧窑一向被视为宋代名窑之一,但宋元文献中未见只文记载。最早著录钧州出产瓷器的为明李贤《大明一统志》。在开封府土产条明确提到禹县出瓷器。嘉靖本《钧州志》进而著录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之下。到了万历年间始见到有关钧窑的具体描述。一九五O年故宫博物院首次调查了河南省禹县神后镇钧窑窑址,一九六四年故宫博物院再次对神后窑窑址作了复查。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禹县钧台窑址进行了发掘,并获得了大量窑具、瓷器及一千余件标本。邻近禹县的郏县、鲁山和内乡等县先后发现了几处唐宋瓷窑遗址。通过上述调查与发掘,特别是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标本,从而为研究与探讨有关钧窑诸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即依据各窑出土的实物标本,并结合文献及传世瓷器,对钧窑的源始、窑系及仿钧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钧窑的源始
钧窑创始于什么时期,过去曾作过一些推测。五十年代有人认为,既然窑名以钧命名,钧窑必创始于钧州建立之后,亦即创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六十年代,笔者与叶喆民同志调查了禹县和临汝两窑后,发现采集的标本有些与故宫博物院宋代藏品具有很多共同点,认为钧窑始于北宋,而不始于金。七十年代发掘钧台窑址出土的一千余件标本中,有花盆、尊、洗等器。器物底部刻一至十数目字,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钧窑同类器皿完全一致。窑址中出土有用瓷土制作的“宣和元宝”方形钱范。“宣和元宝”钱范的出土解决了窑址的下限,大量花盆、尊、洗等器物是专供徽宗艮岳(万岁山)中种植江南奇花异草的特殊需要而烧制的。端正的器形、多变的棱角以及艳丽的釉色等等,反映了钧窑的制瓷工艺达到了成熟期。正因为具备了这些条件,才为官府选中烧造宫廷御用瓷器。北宋徽宗时期是钧窑的成熟时期,它必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遗憾的是从钧台窑址出土的标本还看不出这个发展过程的脉络。
河南省五十年代发掘的唐墓中出土有窑变花釉壶、罐等器物,陕县刘家渠出土窑变花釉胡瓶及注子各一件,同地大中四年(850年)墓也出土窑变花釉注子残器二件,泌阳县板桥水库唐墓出土一件月白釉褐斑双系罐。五件窑变花釉瓷器窑变釉特征、釉色、斑点装饰以及酱褐色胎等等,与宋代钧窑有相似之处,表明它们之间有渊源关系。与五件出土物相类似的传世品很多,是早年出土的,有些已流散到国外。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博物馆也收藏有三四十件。就釉色说,有黑、褐黄、茶叶末与月白之分,有的为窑变花釉,有的饰以斑点。就器形说,有注子、罐、瓶、盘和拍鼓。注子有大小多种形式,罐有无系、两系和四系三种,瓶有葫芦式和花口者,盘有三足者,但口径均较小,拍鼓仅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两头广而中腰细,鼓身凸起弦纹七道。此类器物因绝大多数出土于河南省,特征又与宋钧窑有相似之点,因之有人呼之为“唐钧”。六十年代以后,故宫博物院调查河南郏县黄道窑时,发现了唐代窑变花釉标本,嗣后在调查窑址时又陆续在禹县下白峪、郏县黄道、内乡大窑店、鲁山段店及禹县赵家门等地发现了四处唐代窑址,均发现了窑变花釉和饰以斑点的标本。鲁山段店、禹县下白峪两处均采集到与故宫博物院所藏黑釉斑点拍鼓相同的拍鼓残片。五处唐代窑址发现后,初步判明了钧窑创于唐,并看到窑变花釉与斑点装饰对宋钧窑的影响。
北方地区钧窑系的形成与分布
宋代北方地区制瓷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山东等省出现了很多瓷窑,它们当中有的富有良好的制瓷原料,有的则有高超的制瓷技艺,不墨守陈规而勇于创新,它们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而著名于当时。定窑工匠从定州丝织品纹饰布局方法得到启迪,局部的移植或稍加改进,成功地烧制出了印花白瓷,还有隽秀的刻花与线条纤细的划花白瓷,形成了定窑白瓷的风格。耀州窑工匠以其娴熟的刀刻技巧刻出人物、花卉、鱼和禽类等纹饰,线条犀利,刚劲有力,为宋代同类装饰之冠,印花题材也极其丰富,对宋代青瓷窑有很大影响。磁州窑工匠则善于把宋代北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予以概括,用纯熟简练的笔法在瓷面上绘画,把绘画艺术与制瓷工艺融为一体,瓷面色调黑白分明,线条流利洒脱,喜闻乐见的题材和艺术感染力强是它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钧窑工匠创造性地使用氧化铜,第一次烧出了紫红色釉,突破了两千多年来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传统方法。这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一个创举,为以后铜红釉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和钧窑不仅以它们各自的风格独步一时,而且对邻近地区瓷窑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北方地区发现的宋元两代瓷窑,几乎无例外地都仿烧四个名窑的产品,有的窑仿烧两个窑,有的仿烧三个窑,却很少发现只仿烧一个名窑的瓷窑。由于这个原因,不少瓷窑都仿烧名窑品种,因而在很多瓷窑里可以见到具有某一个名窑特征的瓷器,它们间形成了一个瓷窑体系。很明显,北方形成了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和钧窑四个窑系,这是宋代瓷器生产的一个主要特征。
发现烧钧瓷的瓷窑已有四省十二县。河南省除禹县外,有临汝、郏县、新安、鹤壁、安阳、林县、浚县;河北省磁县;山西省浑源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上述瓷窑以河南禹县为中心形成了钧窑系,以禹县城关附近的钧台窑(也称八卦洞窑)最具代表性。钧台盛于北宋后期,遗址面积较小,发掘出土的全部钧窑器物都是宫廷陈设用品,是一处纯属官家经营的瓷窑。比较密集的是在神后镇一带。方志载:“禹州瓷器出神后山,山在州西六十里。”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考古工作者寻找钧窑遗址都以神后镇为主要目标,在镇的附近,发现窑址十余处,距镇较近的刘家门窑址标本较精,但窑址于建国前经过数次破坏。一九六四年调查时钻探至二米深度,所获标本有单柄出沿圆洗、莲瓣式印花盘、折沿洗、卷沿小蹀等器物残片,质量较其余几处较好。临汝共发现窑址十一处,八处烧钧瓷。东沟标本的形质与禹县钧窑相似,蜈蚣山标本中以淡淡的月白釉衬托艳丽紫色斑最富特色。郏县地距禹县较近,受到一定影响,郏县黄道唐代窑址发现了与禹县下白峪类似的窑变花釉及带斑点的壶罐标本,从石湾河元钧窑址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这种关系。安阳北善应及西善应两镇于五十年代初期都发现了钧窑系窑址,所烧器物为各式碗盘,釉色以月白、天蓝较多。鹤壁窑在鹤壁集镇西北,一九五四年发现,共分三区,均出土元代钧窑标本,以拐子坡遗留标本最多,是一处元代专烧钧瓷的窑址。一九六三年发掘西区窑址时,第一层堆积物出土有青蓝釉及带紫红斑的钧瓷盘碗。新安为河南省发现窑址最多的县之一,一九五○年首次发现窑址。一九七三年复查时仅在北冶、石寺两个公社即发现窑址十一处,每处均发现钧瓷标本。窑址绝大多数属元代,发现钧瓷标本除碗、盘为主外,尚有瓶、罐、炉、钵等器。十一处窑址中滩子沟及北冶两窑产品较好,以窑变玫瑰紫釉者最佳。此外,宝丰县、鲁山县、林县、淇县、浚县也发现了钧窑系窑址。
河北省属于钧窑系的瓷窑,仅一九五七年发现磁县青碗窑一处。青碗窑位于磁县彭城镇西十二公里,彭城镇为宋金元三代磁州窑主要产地之一。青碗窑不烧磁州白地黑花品种,是一处专烧钧瓷的元代瓷窑,这显然和豫北地区林县、安阳、鹤壁窑一样,是受禹县钧窑的影响,为适应钧瓷消费者的需要而出现的,青碗窑遗址范围较小,遗留标本为各式碗、盘、碟等小件器物。
山西省发现烧钧瓷的窑址亦仅浑源青磁窑一处。浑源县位于雁北地区,地距河南省禹县较远,青磁窑发现的钧瓷标本以碗为主,施釉较厚,以天蓝釉居多,外部露胎处呈黑酱色,这与河南、河北两省钧窑系瓷窑露胎部分色调不同应属于浑源青磁窑特色。大同冯道真墓出土的钧瓷碗露胎部分也呈现黑酱色,应是浑源县青瓷窑的产品,就地理条件说,浑源距大同只六十公里,青瓷窑钧瓷产品贩运到大同是比较便利的。
属于钧窑系的瓷窑已如上述。三十年来南北各地墓葬遗址或窖藏出土的金元时期钧窑瓷器,也为数不少。通过出土物可以部分地反映钧窑瓷器的流通情况。仅据已经发表的资料统计,出土钧瓷的有八个省一个自治区的二十五个县市,出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有陕西省西安、略阳,河南省洛阳、禹县、方城、长葛,山西省侯马、大同,河北省磁县、邢台、赵县、保定、定兴、良乡、昌平,北京和山东省济南,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集宁,辽宁省建昌、喀左、鞍山、辽阳,江南地区出土钧瓷很少,仅江西省高安窖藏出土了三件碗。根据以上统计,大致可以得知钧窑系的形成比定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为晚。商品瓷的流通范围以北方地区为主,出土瓷器数量也不及景德镇青白瓷及定窑多。
江南地区仿钧蔚然成风
正当北方钧窑系瓷窑逐渐趋于衰落的同时,江南地区摹仿钧窑开始出现。及至明清两代,仿钧之风日趋兴盛。已从发现的窑址、大量的传世瓷器以及文献记录中,大体可以看出江南地区摹仿钧窑的有浙江金华、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及广东石湾等窑。但以浙江金华为最早,其余三窑虽比浙江稍晚,但仿钧的时间则较长,在摹仿中创烧了新的釉色品种,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并作为优良传统予以继承与发扬。
一、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
江南地区最早出现仿钧窑的是金华铁店窑,此窑不见于文献记载。铁店窑在金华市西南二十公里,窑址是几年前垦荒种植桔树林时发现的,金华地区文物工作队闻讯后赶去作了初步调查。一九八三年十一月,笔者趁去浙江出差之机,与地区文物工作队一起又做了一次调查,采集了一百余件标本,对铁店窑有了初步了解。金华地区为唐代婺州窑发源地,在文物普查时发现早在汉代已出产青瓷,六朝到隋代的瓷窑遗址也都有发现。窑址最多的为宋代。这表明宋代是婺州窑的鼎盛时期。铁店窑以仿钧为主,所烧器物为天蓝或月白色乳浊釉,釉厚处多有窑变。器物有碗、高足杯、炉、瓶、灯盏及花盆。
碗以大者居多,在窑址标本中所占比例最大。外部施釉均不到底,有的在碗心印一阳文“福”字或一朵团花。小者较少,其中一种碗口的稍下部位做凹入形式特征与元龙泉窑大体相同,高足杯的残片遗留也较多,形式也与龙泉窑雷同。炉有几种形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平底;一种与元龙泉窑鬲式炉大同小异。花盆也有大小,但口沿一周饰以花边,腹部所带凸起线纹或花边装饰则大体相仿。窑址还有一种仿宋钧窑的鼓钉三足洗,口外饰鼓钉一周,平底承以三个兽形足,这种洗也有大小之分,铁店窑元代仿钧器皿在国内元代墓葬中尚未发现。但一九七六年在南朝鲜木浦市新安海底沉船打捞的瓷器中有铁店窑钧釉花盆及鼓钉三足洗,多达八十二件,这不仅解决了沉船瓷器的具体产地问题,而且由此得知铁店窑元代曾销往海外,也为研究中国瓷器外传问题增添了新的资料。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