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投资机构介入“误导”艺术收藏与创作心态?






[日期:2012-03-31]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徐建雨 [字体: ]

  今年的“AAC艺术中国”特设了“公民收藏家”奖,旨在艺术品投资和艺术品收藏这两种市场价值间追问艺术市场的本质

  跟在后面学的人没有出路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

    跟在后面学的人没有出路

    图为方力钧创作的“光头泼皮”的形象。据说,很多最好的作品不是在市场上,而是在美术馆。他的《2003.2.1》在2010年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上以694.4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内地版画高价之最。此作品是唯一一件被世界两大顶级美术馆收藏的作品,一个是纽约MOMA,另一个则是法国的蓬皮杜。
   
    艺术品投资和投机并非肇始于今年,然而今年对艺术品投资和投机的关注和讨论却最为热烈,尤其在经历了2011年艺术品市场的起落开阖之后。如同一个吸烟者,艺术市场在享受了吞云吐雾的惬意之后,似乎必须重新思考它给身体带来的损伤。在动荡与争议中,艺术市场正处在从收藏市场向投资市场的转变过程中。艺术投资市场和艺术收藏市场拥有各自的规则和价值观,一山二虎,难以共存。

    收藏的本质是喜爱,但在投资市场的年代,收藏失去了它最原始的热情。它需要收藏家一身并存很多的品质,但最重要的还是摒弃商业的影响。但是金融、或者说投资本就深藏在艺术品中。在商业文明的时代,投资本质的凸显再自然不过。正如一位艺术品投资管理者所说:“公民大众养歌星,有钱人养艺术家。”艺术圈也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今年的“AAC艺术中国”特设了“公民收藏家”奖,旨在艺术品投资和艺术品收藏这两种市场价值间追问艺术市场的本质。可以看到,艺术品投资机构的介入对艺术品收藏以及艺术创作的心态都产生了影响。

    在艺术品收藏市场向艺术品投资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各方都难以独善其身,需要“在动荡中坚持,在争议中重建”。趋势似乎难以改变,那艺术品投资机构对艺术市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才能保证它的有序发展?艺术投资市场的到来对艺术品收藏和创作都带来了那些影响?本周刊采访了国内相关领域代表人物,共同讨论这一主题。

    我们讲艺术投资市场,其实最突出的还是当代艺术。对当下艺术实践影响最大的也是当代艺术。比如创作方面,由于很多的热钱和艺术品投资都流到当代艺术品上去了,少数几位当代艺术家在拍卖行被拍出天价,这误导了当下相当一批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原本只有一位或者几位艺术家的,带有个人风格的创作变成的一股风潮。而事实上,这些跟在后面学的人在市场上其实没有出路。

    中国当代艺术其实来自海外而不是国内,它的评价标准也在国外而不是国内批评家的手里。可以说,其实是国外的艺术价值观将现在的一些当代艺术家扶持起来。当然这并不代表什么,不是说国外的就不好,这只是一个现状。我所担心的,是它对艺术实践的影响。国外的艺术价值观当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也有他的特点,但是它扶持不了那么多的艺术家,它只能树一个标杆,将资金引导到这几个人的身上。艺术品投资也只能投这么几个艺术家,其实这方面的市场有限。因为这些资金还面临着退出的问题。所以,其实一个方力钧就够了,其他人不要跟着。至少不要因为看见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卖价很高而跟着,很难想象中国艺术市场上有一批方力钧,方力钧带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变成一个流派会是什么样。

    我觉得主流价值还是大方向。当然很难说清楚这个主流是指什么,有些什么标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属于时代、忠于传统的艺术特质,往往才会更长久。

    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要达到平衡

    张子康(今日美术馆馆长)

    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要达到平衡

    收藏艺术与投资艺术其实是不同的,而真正的藏家事实上应该关注的是和个人更亲近的作品,也同时也是关注其历史价值的作品,而不是完全就符合市场的作品。这样的不能称之为藏家。

    提到投资市场影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使得原本体现个人特色的作品最终被很多艺术家效仿。其实风潮并不能成为风格,今天我们已经不是单一风格发展的时代,只有有独立的特质与敏感,才可能成为艺术的价值。中国当代艺术在不久的未来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在于未来艺术家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其实资本的进入以及中国市场的繁荣造成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复杂性与多元需求,大家认知艺术品的价值需要一个过程。这对艺术市场既有推动作用、又有破坏作用,只有当艺术的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能够平衡的时候,才能使艺术的商业价值比较合理,在艺术与商业结合时,才不会显得过于商业而导致庸俗。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其实真正引发关注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而近一年大家都在观望,不再是以一种过于乐观或是悲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的发展,而是开始对这个行业进行相对冷静的分析。

    如果艺术家愿意被误导,就会被误导

    赵子龙(资深策展人)

    如果艺术家愿意被误导,就会被误导

    收藏和投资虽然目的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一种本质上的矛盾。一个良好的艺术流通机制中,收藏和投资都不可或缺。不否认,当下资本迅速向艺术品市场汇聚,对艺术界的游戏规则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引来了政府的干预。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的不健全,比如评估制度、税收制度、保险制度、拍卖制度等。真正对立的不是收藏和投资,而是市场机制的保守和开放。在开放的市场机制下,收藏和投资都可以搞得很好,但在不合理的市场机制下,收藏和投资都会出问题。

    对于艺术品,“收藏”是真正意义上的“接盘”,但这种“接盘”大多按照个人喜好购买作品,往往不具备公共性,不利于作品向社会的开放,也很难形成规范的法律约束,仅靠行业规则来约束,不是长久之计。而艺术投资则是偏于公共的、全民的,游戏规则相对规范,能够引入大量社会资本,整体上对于艺术行业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这是藏家力所不及的。当然,在艺术市场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艺术投资机构应该承担起建立合理游戏规则、并争取合理规则合法化的使命,而不是单纯利用空缺牟利。

    至于“误导”,如果艺术家愿意被误导,就会被误导;如果批评家愿意被误导,也会被误导。这属于个人选择和判断力问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