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说“盈”字,话邢窑(征求意见稿)






[日期:2012-06-2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提起邢窑,一般认为:“邢窑是中国白瓷的发祥地,是中国白瓷烧造最早的窑口之一”。虽然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老一辈古陶瓷专家及考古工作者就对邢窑的众多未解之谜展开了探寻与研究,但邢窑的发现与发掘,却经历了太多的艰难与曲折。提起邢窑,就不能不从“盈”字说起。
一、邢窑的发现从“盈”字开始

  1956年春,在西安一个废弃的学校旁,几个建筑工人在平整场地时,无意间发现埋在地下的一块大条石。后经考古专家发掘,惊奇的发现这块石碑上刻有三个明显的大字----大明宫。经多方考证,此地正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明宫的遗址所在地。
随后,考古队又在附近陆续发现了一些极有学术价值的物品,其中,还找到了部分白瓷残片,有些瓷片上面清晰地可见刻写有“盈”、“翰林”等字。由于受当时资料所限,这一“重大发现”也就只能成了一宗悬案。

  20年后的某一天,河北省内丘县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从一个放羊娃那里得到的几个白瓷片中惊奇的发现,其中一个玉璧底的中心刻写有一个“盈”字。考古人的责任心和职业敏感,立刻引起了时任内丘文保所副所长贾忠敏的极大兴趣。他迅速带着这件“宝贝”赶赴京城,很快找到了中国古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冯先生结合西安前些年出土的“盈”字瓷片认为:“这应该是邢窑考古工作的一个重大起点和突破”。随后,有关人员又做了大量查询与核实工作,也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证据,但确切的窑址却始终迟迟不肯露面。

二、窑址发掘与“邢窑”命名的一波三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在河北师范大学杨文山老师的指导下,以张志忠为首的河北临城县的 “邢窑研究人”,率先在本县展开了大面积深入普查工作。经过不懈努力,1980年,终于在该县祁村一带,首先发现了古窑址和堆积层,大量与唐代邢窑瓷器相吻合的邢瓷标本,渐渐露出了真实面目。其中“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残片也赫然位列其中。故宫博物院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几位知名专家也亲临现场考察、指导。随后,在临城县境内又相继发现了多处邢窑窑址。

  1981年4月,在临城召开了“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经与会专家论证,得出了当时的考古结论:“此地就是当年盛极一时的邢窑所在地,或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1982年7月,临城邢窑遗址被正式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此同时,以贾忠敏为代表的内丘“邢窑研究人”,却始终耿耿于怀。他们在无比纠结的同时,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早晚有一天,“内丘白瓷瓯”的史籍记载,会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印证。为此,他们风雨兼程、马不停蹄的加紧邢窑的搜寻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充分准备,1985年12月由国内十几名专家参加,在内丘县又一次召开了“邢窑鉴定会”。通过查看几百片瓷片标本及实物,尤其是一些带有各种款识的标本和资料,以及对几处窑址进行实地考察等,与会专家一致确认:“内丘是中国历史上唐代邢窑所在地”。

  1988年制99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牵头,组成了“邢窑考古队”,队长先后由刘来成、王会民担任。经过对内丘、临城部分重点窑址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其中,透影白瓷、邢窑三彩的首次发现,极大丰富了邢窑的“想象空间”。

  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邢窑遗址”的名字也想当然的被列在其中,其定义是:“邢窑遗址,隋-五代,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至此,“邢窑解谜”工作初步告一段落。

三、关于“盈”字款

1、邢窑“盈”字款发现地的偶然与必然。  第一块“盈”字标本在西安大明宫遗址被发现,似乎是一种偶然。那么,第二块“盈”字标本在内丘的复出,也似乎不足称奇。然而,“盈”字款陆续在邢台老城区(1997年考古发掘)、内丘古城西关一带(2003年考古发掘),以及在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等地先后成批出现,无疑就揭示了一个历史的必然。

  邢窑,以“盈”字款瓷器,与“大盈”、“翰林”“官”、“进奉”等款瓷器为主,构成了当年邢窑白瓷贡奉“百宝大盈库”“翰林院”等,宫廷、皇族、显贵等的铁证。邢窑是唐代御用系列贡品瓷器的首选,是唐代宫廷贡瓷中响当当的“大哥大”。


2、“盈”字的刻写方法。

  邢窑“盈”字款的主要形制有:平底(平足或饼形足)无釉“湿刻款” ;玉璧底,釉上、釉下款;圈足,釉上、釉下款;玉璧底、圈足“后刻款”(砣刻款) 等多种形式。

3、西安出土的其它窑口“盈”字款瓷器。

  除邢窑“盈”字款外,笔者还在西安藏友那里以及有关资料中,见到一些其它窑口的“盈”字款标本及图片。其中至少有越窑、巩县窑等邢窑以外的“盈”字款标本,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绝大多数为“后刻款”。

四、邢窑的定位与研究

  我们探讨、发掘邢窑,学习、研究邢窑,应该对于一些看似简单和基本的问题,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例如何为“邢窑”?邢窑究竟在哪里?邢窑的烧造年代?

(一)关于“邢窑”

1、邢窑的烧造地:位于河北省境内,太行山东麓,汦河、李阳河流域的丘陵与平原交汇处,以内丘为核心的周边广大地区。包括内丘、临城、邢台、高邑等市县区在内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相关区域。只要它的烧造年代、品种、工艺等,基本要素和产品特性符合邢窑瓷器的主要标准,都是邢窑的烧造地,也是邢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邢窑白瓷:以内丘为核心的,以“盈”字为代表的,以供奉唐代宫廷及上流社会享用的,“类银类雪”的高档白瓷,就是邢窑。

3、邢窑家族:白釉瓷、绿釉瓷、黄釉瓷、酱釉瓷、褐釉瓷、黑釉瓷、白地绿彩瓷、三彩瓷、白地点彩(点褐釉或黑釉)瓷、白陶、施彩佛龛等的品种,使邢窑更加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4、邢窑烧造年代:根据现有资料表明,邢窑的烧造年代,大致为创烧于北朝(或许更早),隋代中期烧制成功白瓷,唐代使其发扬光大,达到顶峰,后经五代、北宋、金元,直到元末明初结束。

5、邢窑的器型品种:略、、、、、、

(二)邢窑的历史定位

  陶瓷,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和璀璨耀眼的标志物之一,绝不辱历史使命。邢窑白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时代先锋和典范作用,更是当之无愧。(一致认可的是以下的前面2点。后5点,供讨论)

1、邢窑白瓷,首先创烧并使白瓷达到了历史的高度,一举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2、邢窑白瓷,为后来的青花及各种彩瓷的多彩纷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邢窑白瓷,隋代就开始使用三元配方,烧制出透影白瓷,这不能不说是陶瓷发展史上科学进步的里程碑。

4、有证据显示,匣钵装烧法为邢窑首创。窑工们并且充分组合、调动和发挥各种有利用因素,使窑温达到1380度至1400度以上。经科学测定,唐代邢瓷的物理性能,与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谓“硬质瓷”烧成的物理性能十分接近。

5、罕见的组合式窑炉。几个窑炉环绕在一个工作场周围,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区。这种窑炉组合形式“国内罕见”(节能、省工、、、、)。

6、以“盈”字为代表的系列款识,作为供奉当朝的高档器物的标志(标识系列化)之一,是否也是值得纳入标识史学里程碑呢?

五、结束语

  邢窑的伟大,不仅仅是最早创烧了白瓷,而且烧造出了当时最高档白瓷,更以开创和引领一个白瓷时代而傲视群雄。邢窑白瓷,釉色洁白如雪、轻薄如云、造型规整大气、叩之音翠悦耳。邢窑白瓷,不仅名声蜚声海内外,还实实在在为丰富全人类的物质、精神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随着邢窑发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关邢窑的谜底一个个被揭开,但新的谜面却还在不断在增加,这就更加促使我们要不断的加倍学习、探索、研究。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