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汝瓷传承人把神秘的柴窑窑址找到了






[日期:2012-10-07] 来源:天津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瓷器是民族璀璨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与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造就了中国制瓷技艺为世界所仰望、令收藏者趋之若鹜。“汝、官、哥、钧、定”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简称,传世作品极少,这个时期的瓷器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奠定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其中,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俗话说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中国民间文化(汝瓷)杰出传承人朱文立烧制的汝官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未对自己的工艺水平侃侃而谈,而是着重阐述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深刻认识对于非遗传承与发扬之重要意义,这才是他今日成就之基石。朱文立是带着传统上路的传承人。他说,从历史的眼光看,中国瓷器是世界最优秀的,离开了中国主题,国际瓷文化就失去了灵魂。中国的英文译名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它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瓷器在世界独一无二的至上地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和超越的。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的许多名瓷没有传承好,甚至失传。绝不能让这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有的名窑陆续被恢复。可是像汝窑的恢复就比较迟,柴窑则尚未恢复。

  为什么恢复汝窑如此之难?朱文立说,这就涉及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因为当时有许多悬案亟待解决。比如,只有搞清楚汝窑的成色问题,才能理解为什么它那么名贵。至于传说中的柴窑,全世界没有传下一片柴窑瓷片。他长期从事汝窑、柴窑的恢复和研究,从1989年至2000年,历尽艰辛,在汝州城的文庙探寻到了真正汝官窑窑址,2000年,又在汝州城张公巷发现了历史上曾被推测在开封的北宋官窑遗址。不久前,他又获重大发现神秘莫测的柴窑的窑址被找到。最难解决的几大名窑悬案都基本解决了,轰动陶瓷界。这些发现,让我们获得历史没有记载下来的一手宝贵资料,终于让我们认清了真正的汝官瓷等名瓷的工艺标准,它们的精美超乎我们以前的想象。他说,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去伪存真,还历史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否则会被假的、次的东西障了眼目,贬低了我们的文化价值。又比如柴窑,只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传说和推断,由于缺乏实物印证,始终拿不定它的标准,如何继承,从哪里起步发展无从谈起。如今找到了柴窑,纠正、补充了过去的历史推断,为恢复打下了基础。我们又找到了一个宝藏的入口。否则,力量使歪了,恢复的就不一定是柴窑,那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不负责。朱文立已经研制成功了汝官窑天青釉和北宋官窑瓷,填补了我国当代陶瓷艺术的空白。如今,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柴窑重见天日。

  朱文立说,通过研究历史找到了名窑失传的原因,发现了名瓷之间的传承关联脉络。他说,柴窑是五代后周的御用瓷,当时,后周皇帝柴荣将柴窑的特点写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柴窑建立时间不长,后周被宋朝取代,宋朝为消除后周柴氏朝廷的影响,将本来生产量就很少柴瓷全部打碎,所以宋初就没有柴窑了。但柴窑的精美却为宋代朝廷所喜爱,宋代汝窑即是学的柴窑色。虽然汝窑因朝廷政治斗争被废失传,但其工艺影响了后来几大名窑的形成。例如,汝窑工匠避难迁到南方,建立了哥窑,继承了汝窑许多特点。从根本上说,北宋官窑等名窑都有着柴窑、汝窑的基因传承,找到柴窑窑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乾隆皇帝的《题汝瓷》中写道:“汝州建青窑,珍学柴周式。柴已不可得,汝尚逢一二。”可见汝窑和柴瓷的历史影响。一些高龄的陶瓷老专家都期望在世看到柴窑。柴窑瓷片标本的发现令陶瓷界兴奋异常,一定要把柴窑继承好是大家的共识。只有继承好才能发展好,才能创新出优秀的作品。中国瓷器之所以举世公认非常优秀,有其奥妙的一面,需要我们去探究,只有触到其精髓,带着传统上路,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要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创造明天,而不是站在先人的脚下低头走路。他说,曾经令我们赞叹不已的目前世界上能看到的60多件汝窑传世品,用我现掌握的标准分析,多数都达不到一级品。可见我国古代工艺水平之高。只有认识到这个高度,我们才能为我们的追求设立正确的方向和起点。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历史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找到它,恢复它,了解它,尊重它,才能更好地传承它,发扬它。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汝瓷  柴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