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颇具增值潜力的德化白瓷






[日期:2013-01-10]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白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经历了一个悠久的过程。唐代有
类银似雪的邢州窑白瓷,宋代有官员品味的定州窑白瓷,元代有脉白体菊的彭窑白瓷,明清以后有独白天下的德化窑白瓷和瓷都景德镇的永乐、宣德之甜白瓷。毫无疑问,作为单色釉的德化白瓷及其素雅圣洁之光成为中国单色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陶瓷工艺争相模仿从德化窑瓷器的可以看出色有其用的妙处。德化白瓷的可以分为多种:有白中微黄的猪油白,是德化白瓷中的珍品,其釉质莹厚细腻,润如油脂,胎白质坚,胎釉结合紧密,浑为一体;有白中微红的孩儿红,德化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为明代德化窑白瓷中的极品,是器物在高温烧成时由于窑内位置或温度不同,偶然创造的一种特殊气氛下产生的窑变,但此类瓷器传世很少。此外,还有白中深黄的象牙白、白中浅黄的奶油白和白中泛青的葱根白,以及纯白的鹅绒白

    中国的瓷器最早到达欧洲的不是景德镇的,而是德化的白瓷和宜兴的紫砂。明代德化白瓷的出现,对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陶瓷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皇家瓷器工厂纷纷模仿生产,掀起了一股模仿德化瓷器的热潮。如法国的圣科得瓷器工厂、德国的迈森工厂、英国伦敦西部的切尔西工厂等,德国迈森工厂还模仿生产德化的弥勒佛。

    随着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兴盛,德化陶瓷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产品之一,明代德化白瓷大量销往欧洲。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顾客的喜好,部分瓷塑也受到了外国的影响,如送子观音就有点像圣母与圣婴。并且还塑造了一些以表现欧洲人生活情景为内容的欧洲人像,专门销往欧洲,这种瓷塑作品在国内很少见。如英国博物馆收藏有以狩猎为主题的德化瓷塑,表现的正是荷兰人在打猎的情景。

    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时代,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代表的一批瓷塑艺术大师,把德化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驰名中外的瓷圣何朝宗,他善于并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将雕塑艺术与优异的瓷质完美结合,即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从而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何派艺术。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不仅注重雕像造型的完美,同时更注重刻画人物性格。他塑造的瓷佛像流传国内外见于文献记载:有释迦牟尼、观音大士、弥勒、达摩、罗汉等,而尤以观音最负盛名,当时民间称赞他所塑造的观音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被称为何来观音

  纵观国内近10年的拍卖市场,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德化窑白瓷仅两件。一件是由上海博海拍卖公司于2005年秋拍所拍出的明成化德化窑双耳香炉,成交价为187万元人民币。另一件是2011年由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春拍拍出的何朝宗制送子观音像,成交价为172.5万元。根据雅昌网拍卖数据统计,德化白瓷的成交价在30万元以上的约40件,剩余的拍品基本都在20万元以内成交。

    目前拍卖市场中,明代德化瓷塑领涨着德化白瓷收藏行情,但这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相比,当今市场中德化白瓷的精品还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价位。当然这也是收藏的理性表现,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德化白瓷,品味白瓷之美。    (编辑: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