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民营美术馆融资遭遇尴尬






[日期:2014-04-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刘妮丽 [字体: ]

   


在国外,美术馆有慈善基金、社会捐助、社会赞助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一些中国民营美术馆也开始尝试通过引进基金会、寻找投资与赞助、推出延伸服务等渠道支撑美术馆的稳定运营,但目前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造血模式。民营美术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境况,在目前鱼龙混杂的艺术品市场环境下,又该如何解决资金难题?

    过去:投资与赞助艰难

    美术馆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文化象征。一家美术馆,不仅是展览,更是艺术知识的生产和普及的场所。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一个拥有核心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美术馆,可以成为现代城市的地标符号、促进城市人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经营美术馆的费用支出是庞大的,展览展示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功能齐全的美术馆设有基本的展示厅、策展部、学术馆、陈列馆等;附属设施包括书店、咖啡馆等;以及后勤设施如保湿、恒温设备,像雕塑、装置、油画类艺术作品,需有好的条件才能保存完好。

    美术馆要把业务做扎实,而不是一个以个人投资、收藏为主的平台。美术馆需要更多的功能,它既是一个社会教育、体验平台,又是陈列、收藏平台,也是为艺术家服务的平台。

    而民营美术馆的自我造血机制尚不健全,目前运营良好的民营美术馆屈指可数。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就是其中代表,除了接受企业、艺术家个人的赞助外,也发展了一套依靠书店、衍生品等项目盈利的发展模式。该美术馆在借鉴西方美术馆运营机制的同时,构建了一支良好的运营团队,成为国内民营美术馆中运营平稳的美术馆。但大多数民营美术馆还处在风雨飘摇中,一是资金进入难,二是美术馆定位模糊不清。

    现状:投资参差不齐

    在资金的缺乏以及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民营美术馆的运营机制在走下坡路,美术馆的功能逐渐向画廊功能转变——首先是没有文化定位;其次是大量美术馆只是打着美术馆的名义造概念,实际上是在做艺术地产;再次,艺术机构本应承载一定社会责任,而很多美术馆缺乏社会责任感,大部分有名无实。

    当前最常见的投资方式莫过于作品入股,投资人看上了某美术馆的作品,以入股方式融入资金,入股后,为了获得良好利益回报,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该美术馆艺术家的名气,其中不乏制造相关事件推高艺术家名气,以期将来艺术家的作品出货后,可以获得好的利益回报。民间也有很多文化投资公司,专门包装艺术家,做艺术家个展、群展等。

    其实,很多民营美术馆都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尤伦斯)为例,尤伦斯基金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维持美术馆经营,其中一些资金来源于艺术品拍卖。此外,尤伦斯有部分场地出租,还有一个商店经营艺术衍生品以及设计品。尤伦斯每周还举办文化活动,门票费及会员费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很多美术馆其实并不具备创建美术馆的条件,很多业外人士以为创建一个美术馆操作起来很简单,结果美术馆建成后大量空间被闲置着,或成为租赁空间转租给其他商家。如将美术馆闲置空间做汽车展,或者做与艺术沾边的陶瓷、紫砂壶展览等,而租赁方正好想借助美术馆这个平台经营工艺品,以提升文化品位。这样,美术馆的定位变得杂乱无章,资金来得参差不齐。

    将来:专业定位吸引专业投资

    在牧野看来,美术馆一定要有准确的学术定位作为办馆宗旨,不要做成大杂烩,因为稳健的投资或社会公益赞助一定是针对某个定位明晰、运营机制健全的美术馆或某个艺术项目而来,如果没有准确的学术定位,融资是很难的。假如美术馆没有个性与特色,定位说不清道不明,就不会有人愿意长期投资。

    至于定位,美术馆可以定位在某一艺术品类——雕塑、书法、油画,甚至学术观念也可以,只有以某一艺术语言为特色,做专业的美术馆,未来才有更多发展、更多吸引投资的可能。

    在欧美国家,民营美术馆体系分为盈利和非盈利两种:商业画廊和中介代理机构完全是通过艺术品代理,经营和买卖来获得利润。而非盈利的艺术机构的运营是建立在捐赠和免税制度上。中国想要建立国外那样完整的美术馆体系,需要健全资金模式与社会模式,牧野表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