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图文]越窑青瓷珍品欣赏






[日期:2019-08-05] 来源:老窑  作者:佚名 [字体: ]

 

原始瓷蒜头壶 西汉

      圆唇,直口,头部呈蒜头状,长颈,中部微束,圆肩,鼓腹,平底,下承三蹄形足。灰褐色胎,胎质较粗。青黄釉,失光,施釉至腹中部,剥釉现象严重。颈部近口处饰粗凸弦纹两圈;上腹部饰三组平行弦纹,将其等分为两部分,内饰水波纹及戳印纹饰;蹄形足上刻划兽面纹饰。

原始瓷壶 西汉

     全器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器盖为平沿栱面,上部近平,下部斜直,中心置双层圆柱形钮,盖钮周围及盖沿边部各有一周圆凸棱,且前者较粗。器身方唇,敞口,长束颈,斜肩略鼓,鼓腹,下腹部圆曲内收,平底。黄褐胎,胎质较粗。青釉呈黄褐色,亚光,聚釉现象严重,施釉至肩部。器身口沿下饰多周波浪形纹带,颈中部饰两组弦纹带,每组两周,弦纹带之间饰水波纹带,颈肩部相接处亦有弦纹两圈。肩部有三组凸弦纹,上两组之间划刻鸟兽纹。

青瓷印纹罐 东汉

      方唇,平折沿,矮束颈,圆肩,鼓腹,平底。黄褐色胎,胎质粗疏。青黄釉,釉面光润,有剥釉和聚釉现象。外壁肩、腹部满饰拍印方形叶脉连续组合纹。

青瓷盖罐(二件) 东汉

      全器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器盖为栱形,盖面中心置一鸟形钮;器身方唇,侈口,微束颈,溜肩,深腹外鼓,平底。黄褐色胎,胎质粗疏。青黄釉,釉面光润,剥釉现象严重。器盖上饰多组水波纹,器身上腹部饰三组弦纹,将其等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内饰水波纹,风格粗放。


青瓷五联罐 东汉

      罐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由一葫芦状大瓶及四小瓶组成,小瓶瓶身与罐身不相通;下部瓶体溜肩,鼓腹,下腹斜曲内收,下底部做成假圈足状,实为平底,平底微内凹。灰褐色胎,胎质粗疏。青黄釉,釉面亚光,腹及以下部位不施釉,上部釉剥落现象严重。罐体下部饰多圈平行凹弦纹。

青瓷大耳杯 三国至东晋

      全器呈椭圆形,两头高,中间低。圆唇,近口沿处有两对称耳,曲腹,平底。灰褐色胎,胎质较粗。青黄釉,釉面光亮,遍布开片,有剥釉现象。底部残留九处支烧痕。

      耳杯从三国时期就已出现,是一种饮器,在西晋、东晋时期更是常见,且器物形制并无明显变化。

青瓷香熏 三国

      香熏做成罐形,圆唇,矮直颈,圆肩,鼓腹,肩部贴塑两横泥条系,下腹斜收,平底内凹。黄褐色胎,胎质较粗。青灰釉微泛黄,釉面匀净光亮,施釉至下腹,有聚釉流釉现象。肩部、腹部镂两层圆孔,两层圆孔上下各饰数道弦纹。

      据推测,这类器物应该是用于厅堂熏香的日常生活用器。

青瓷印花贴塑鉴 三国

      圆唇,敛口,扁腹圆曲,平底内凹,下承三兽足。黄褐色胎,胎质较粗。青釉,亚光,剥釉现象严重,施釉至下腹。内壁下腹处弦纹圈内饰粗放的水波纹,内底以凹弦纹圈划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刻划装饰,斑驳不清;外壁口沿下饰凸弦纹三圈,下拍印带状装饰三层,上、下层为联珠纹,中层贴塑佛像、人物骑马形象等。

青瓷贴塑龙纹洗 三国

      尖圆唇,直领微内敛,扁圆腹,两层台式高圈足外撇。灰褐色胎,胎质较细。青灰釉,釉面光润,施满釉。器底残留五处支烧痕。上腹部贴塑一周蟠龙纹,共四条,两两相对。

青瓷麒麟虎子 西晋

      器身为茧形,口部作圆筒状,大圆口,管状流上翘。背上有一龙形提梁。腹下卧有四足。灰胎,胎质较粗。青灰釉,积釉剥釉现象严重。光润。施釉近足。贴塑刻划。器身两侧刻划飞翼。模制成型,制作方法是半范制作,合范成形。是一件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青瓷精品。

青瓷印花鉴 西晋

      尖圆唇,宽折沿上翘,曲腹,上腹竖直,下腹斜收,平底内凹。黄褐色胎,胎质较粗。青灰釉泛黄,釉面光润,施满釉,有流釉现象。器底有十二处支烧痕迹。沿面饰凹弦纹三圈,将其分为两层,外层戳印圆圈纹,内层划刻水波纹;内腹近底相同饰有两周同心圆联珠纹和弦纹;内心饰凹弦纹三圈,将之分为三区,由外至内依次为网格带纹、水波纹、素面;上腹外壁饰多层带纹装饰,依次为联珠带纹、网状带纹、联珠带纹。

青瓷三狮头异形器 南朝

      残口,溜肩,圆鼓腹,肩部贴有三个实心狮头,腹部相接处有细小裂开痕迹,肩部有凸棱,鼓腹处三道凹陷,腹部以下残,灰胎较细,胎体较厚,青釉,釉面光亮有细碎开片,流釉及积釉现象明显。

青瓷狮形烛台(二件) 西晋

      全器呈卧狮状,背部有一直筒形管作为插管,筒形管圆唇,直口;卧狮昂首瞠目、呲牙咧嘴,腹下承接四足。灰褐色胎,胎质较细。青灰釉微泛黄,亚光,施满釉。器身划刻出斜线和卷曲线条表现鬃毛,口下贴塑蕉叶状髯须,下腹划刻双翼。模制成形,制作方法是半范制作,合范成形。是一件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青瓷精品。

青瓷狗圈(二件) 西晋

      左:圆唇,直口,直腹,平底内凹。灰褐色胎,胎质较粗。青黄釉,亚光,施釉至下腹。内口沿下有多圈弦纹,圈中塑一卧犬,昂首前望,尾下垂;外口沿下饰有凸棱纹三圈。

      右:圆唇,直口,直腹稍敞,平底内凹。灰褐色胎,胎质较粗。青黄釉,釉面光润,施釉及下腹。内口沿下饰多圈弦纹,圈中塑一伏狗,狗前望,戴项圈,长尾;外口沿下饰有凹弦纹一圈。

      该器形是西晋时期较常见的随葬明器。

青瓷猪圈、狗圈 西晋

      尖圆唇,直口微内敛,圆曲腹,平底内凹。黄褐色胎,胎质较粗。青黄釉,亚光,遍布开片,施釉及下腹。内贴塑一卧猪,腹部镂小圆孔两圈。

      鸡笼:鸡笼成镂空卷棚形,平板基座,中部贴塑一独立的鸡首,表现一只鸡首伸出笼外,棚内还有两只鸡。黄褐色胎,胎质较粗而坚硬。青灰釉,釉面局部光润,釉层较薄,施满釉。

      猪圈:尖唇折沿,直口,深直腹,上腹有一出台,下腹镂长方形孔,整齐排列,呈栏杆状,平底,内贴塑一卧猪。黄褐色胎,胎质较粗而坚硬。青灰釉泛黄,木光,剥釉现象严重。

      这类器物是专门用于随葬的模型明器。

青瓷药臼 药杵 西晋

      药臼呈方形,中心圆形凹陷。褐色胎,胎质较细。青釉,中心凹陷处无釉。台面刻划少量叶脉纹。

      药杵呈亚腰长条形。褐色胎,胎质较细。青釉,施满釉。器身中部戳印网格纹装饰。

青瓷灶 西晋

      全器作船首状,顶部开两孔,分别置一罐和一甑。尖头一端有火眼,另一端为平面,中央开一方形火孔。灰褐色胎,胎质较粗。青黄釉,釉面光润,器身遍布开片,内外施釉至下腹。灶头刻梯形图案,内刻划交叉直线纹样,灶尾饰长方形图案,内饰交叉直线纹。此类器物是西晋时期常见的随葬用模型明器。

越窑点彩四系盖罐 东晋

      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子母口。器身方唇平沿,矮直颈,最大腹径在上腹部,圆曲腹,平底。肩部对称置四横系,器盖盖面隆起,盖面中心置一单孔横系。黄胎,胎质较粗。青黄釉,光润,遍布开片。施釉至下腹。器底有九个支烧痕迹,器身口沿有十三个支烧痕迹,器盖口沿处有十五个支烧痕。肩附四横系。盖面褐彩呈放射状,腹壁褐彩呈交叉状,肩部点一周褐彩斑点。

青瓷羊形器 东晋

      全器做卧羊形状,头顶有一圆孔。羊双目圆睁,两角高耸,头部写实,身体浑圆肥硕,腹下承接四足,后部附加尾。灰褐色胎,胎质细而坚致。褐绿色釉,木光,施满釉。贴塑刻花,下颌有须,腹部戳印划刻双翼,羊角、羊尾、羊腿均为贴塑而成。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