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浙江投资者抱团境外扫货 11天日本游参加5场拍卖






[日期:2010-11-03]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由银行与艺术基金领先的金融机构大张旗鼓的涉入艺术品收藏界之后,整个艺术品收藏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它为这个市场带入了资金,刺激产生了的新的收藏群体,而另一方面,它又给这个市场增加了不稳定性。

    “艺术收藏者这个群体,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3年前,参与中国艺术品拍卖的藏家是一个不太大的圈子。谁在哪场哪件拍品上举了牌,竞了价,藏家们大都彼此心知肚明。如今在拍卖场上举牌竞拍的生面孔越来越多,他们很有可能只是艺术品投资人,或者投资人的托拍者,而不是真正的收藏家。”袁姓台湾收藏家认为,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金融机构的参与是面双刃剑。它可能带来大体量的资金流入,使得本土艺术品价格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登上强势地位,但它也有可能带来更多的艺术品投资人,而非真正的收藏家。这些以投机为目的的艺术投资机构及个人,是艺术品市场泛起泡沫,走向不稳定局面的主因。

    “和国内情况不同的是,国外艺术银行或者各大银行的艺术投资部门,很少发行艺术理财产品,而这在国内却十分盛行。”活跃在中国内地多年的袁姓台湾收藏家在接受采访时不愿透露其具体姓名,他说,“国内推出的艺术投资产品还存着许多问题。例如,某银行推出的为期近两年的艺术理财产品,投资对象是中国现代、当代艺术品。该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用于收藏该银行挑选出的艺术作品。至理财产品周期结束时,银行对这些艺术品进行估价,并根据它们的市值浮动情况来确定年收益率。这看似一个不错的计划,可是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本来就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艺术品定价,或者提供估价服务的专业机构,谁来为这个银行投资的艺术品进行定价呢?其结果很有可能是银行自己,或者由银行委托的‘估价’艺术委员会来进行最后的评估。缺少了第三方权威评定机构,这个理财产品的结果可能演变成银行从始至终的自说自话,投资者的个人权益很难得到保证。”

    从艺术品市场而言,国内金融机构的涉入,带给它的是不确定的收藏群体,和不完善的理财产品。而另一面,国内金融机构是否会因为与艺术机构的联姻,而催生出艺术银行等专业化的机构和设置呢?

    “目前国内私人银行的盈利模式还在探索阶段。中信银行的主要产品还是金融类的,艺术品鉴赏只是一种增值服务。”中信银行张秋林认为,对于银行来说,艺术品投资本身可能只占银行的很小一部分,艺术市场与银行有着很多的不同,所以艺术品投资不会成为银行的主流。

    尽管招商银行涉入艺术市场较早,但王菁女士也同样认为:“艺术品与股票,债券不同,其流通比较差,过程比较长,收益比较缓慢,并且风险较大。因此,艺术投资并非是产生最快收益的主要途径。它对于私人理财产品来说,是一个补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