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五】钧瓷窑变艺术的探索与研究






[日期:2012-01-28] 来源:《中国钧窑考》  作者:苗锡锦 [字体: ]

(2)钧瓷窑变艺术的本质及特征
有关钧瓷釉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当时钧瓷标本匮乏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的研究和发表的胎釉化学分析结果数据很少,彼此又缺乏共同点,不能使人们对钧釉化学组成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发表了很多有关钧釉研究的文章,为科学分析总结提供了大量的实验分析数据,揭示了钧釉的化学组成的特点和显微结构特征,提出了钧釉乳光蓝色和窑变现象形成机理的新见解。
一般都认为,钧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钧瓷独特艺术美感的两个关键的外观特征。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那种象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这是所有钧窑系釉都具备的共同的特征。乳光状态不仅能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还赋予它们一种玉石般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了釉面玻化而带来的浮光;窑变现象是指钧釉的乳浊度和色彩发生复杂交错的流动变化而形成的自然现象。铜的引入丰富了钧窑乳光蓝釉的色彩变化,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美的感受。钧釉乳光和窑变现象赋予钧瓷特殊的艺术美感是与钧釉的化学组成和严格的烧成工艺密不可分的。钧釉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是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低,而二氧化硅的含量高。尤其重要的是钧釉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磷、钛、铜、锡四种。钧釉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对于形成钧瓷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化学组成上提供了保证。从釉的液—液分相理论看,分相与否首先决定于釉的化学组成和烧成冷却制度,也就是钧釉的液—液分相所引起的乳光蓝色是由钧釉化学组成上的特点和特定的烧制冷却制度决定的。釉中较低的三氧化二铝和一定数量的五氧化二磷的存在是引起钧釉分相的内因。五氧化二磷/三氧化二铝比值和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比值是控制钧釉分相发生的两个最敏感的化学因素,也是控制钧釉乳光效果和窑变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五氧化二磷含量和三氧化二铝含量的微小变化,或者其他成分的一定数量的变化,都可能使釉完全丧失其美丽的乳光效果和窑变效果。钧釉特定外观效果对其化学组成变化的敏感性,特别是对五氧化二磷含量和三氧化二铝含量变化的极度敏感性,使钧釉的配制极难掌握。钧瓷窑变成色的关键还在于烧成难度大,不少人称钧瓷是“火神”、“火艺之冠”、“火的艺术”,因为钧瓷是在1270℃——1280℃强还原气氛下烧成,其烧成过程中要经过氧化气氛、还原气氛的转化,才能形成钧瓷的色彩。钧瓷烧成温度上升和冷却较为缓慢,这一方面对于冷却过程中液—液分相现象的进行无疑是有利的,一方面是产品烧成时间长,增加了烧成控制的难度。这是因为钧釉的主要着色剂的呈色对窑炉内气氛变化特别敏感。窑炉的结构、还原时间、气氛的浓度和纯度、燃料的选用、窑工的操作、季节乃至天气的变化等都会对钧釉的成色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禹州陶瓷界曾流传着“要想穷,烧钧红”、“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这些都说明钧瓷烧成难度是相当大的。北宋时期,禹州的钧窑工匠们在科学测试手段缺乏,设备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在地下挖个土质窑,应用当地原材料,就能有效地控制钧釉的化学组成,巧妙地利用烧窑期间火焰性质的变化,掌握工艺过程中复杂而微妙的影响因素,烧制成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十分诱人的窑变釉。其高超工艺,不仅在我国陶瓷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陶瓷史上也是罕见的。
钧瓷经过烧制,得以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出现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彩和流纹。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象透熟葡萄,或似怒放玫瑰;红者或如盛开牡丹,或深红海棠;蓝紫相间,如蔚蓝水光中泛出片片紫浪,绚丽多姿;紫红相映,如莹润玛瑙,凝厚深沉。钧瓷的这种窑变艺术改变了历代青瓷那种一览无余的玻璃质感,而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崇高的理想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五彩斑斓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精品。
钧瓷研究者用仪器观察,发现古钧釉异常复杂,大体上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蓝色层的上界呈变化幅度很大的波浪状,釉面下有许多气泡;第三层是紫红二色相互交错的不连续层;第四层即表面层,是整齐均匀淡蓝色的铜氧化层。由于釉层里上浮的气泡对不同色层的搅动作用,从而形成上述这种特殊断面结构和绚丽多彩的外观:有的青如蓝天;有的红似朝霞;有的在青色背景上弥漫各种红色流纹,像雨过天晴泛红霞;有的在紫红色背景上布有蓝白丝的流纹,酷似峡谷飞瀑;有的青、蓝、紫、红诸色交错掩映,宛如多种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有的像大写意的山水画,泼墨而就;有的像海市蜃楼、仙山琼阁;有的像玩猴、俊鸟;有的像人物景观,飘逸虚幻颇具神韵,遐想无穷。真是观之如景,入目销魂,使人百看不厌,鉴赏不俗,余味不尽,陶醉入迷,而爱不释手。
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窑变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泪痕纹、兔丝纹等。
蚯蚓走泥纹是钧窑釉的一种最美妙的自然窑变流纹。《饮流斋说瓷》说: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放纹,垂流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纹。《陶雅》和《陶说》对此也有类似的描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