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王锡良谈写生:写自然景 生天然趣






[日期:2010-08-12] 来源:中瓷网   作者: [字体: ]

在写生中找到心灵自由

  中瓷网:您常常外出写生,您写生稿中的高山飞瀑、怪石劲松、小桥流水、牌坊亭阁,总给人以空灵悠闲之美;笔墨看似平淡,却功力老到,所用技法也与众不同。能给我说说您在写生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吗?写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应该注重哪些细节?

  王锡良的粉彩瓷板画墨彩清新淡雅,无论是山石、松竹,还是幽径、茅屋,抑或是一缕炊烟、一团云雾、一座凉亭,细细观赏,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

  王锡良:我画了不少水墨山水的写生稿,面对自然山水,我有一种挣脱牢笼的自由感,此刻,任何经验和规矩都毫无意义,面对大自然,只需要虔诚。写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局部模写法:临摹未到熟练程度,山水写生又未多接触,须要两相对照,揣摹模写。
  2、详记法:较完整“真实”地记录画面,强调感受的真实,而非物象表面的“真实”。
  3、记异法:只对特别的事物加以记写,适合时间较少或有特别感受的时候采用。
  4、记意法(简记法),只简单记录片刻的印象,不去详细刻画,类似黄宾虹先生的速记。
  5、放大法:选取一个感受较深的局部场景,放大并作较详尽的表现,这常常会有意外收获。
  6、印象法:针对整体景物的感受,简洁地画出大体上的印象之物,不求形似,但求达“意”。
  7、印象重叠法:不去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记,而是注重群山众水甚至千山万水的叠加印象,此即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8、重复体味法:即在此山此水间留连忘返,反复观照体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烂熟于胸,以致行坐眠食,时刻不忘。石涛之钟情黄山,潘天寿先生之画雁荡,黄宾虹先生之爱观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在写生中积累创作素材

  中瓷网:法无定法,运用绘画技巧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手法而已,而在写实中写意,则是形神兼备、物我两忘的实现途径。请问,在以自然为师时,怎样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绘我情的艺术境界哪?

  写生既得“理”,才能画得惟妙惟肖,又用“情”,才能画得得意忘形  ——王锡良                                

  王锡良 写生是积累素材最初、最好的途径,写生能更好地“掌握现实的东西”,写生能“胸中有得”“手中有得”,再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在写生过程中仔细观察事物,用心去体验。这样就为下一步创造技法培养创造性思维作好准备。

  写生不应以山川表面化的真实为目的,而以力求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为至高境界。

  大自然是宏观的,要在宏观把握中去处理微观,注重整体的大感受,防止受拘于一草一木。

  写生越熟练,越要减少直接对景描画,而多把身心投入对景物的观照中去,体悟造化的神妙,在这里,“观”十分重要,通过“观”和“悟”,去努力达到物我两忘之境。

   在这个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特定条件下的自然山水对自己产生的强烈感触,因为这种感触往往是你个人特有的体验,要努力强化这个体验并用心去表现,从而实现我手写我心的创造意图。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