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即将揭榜






[日期:2012-05-05]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明里争,暗里斗,如果将当今竞争激烈的“大师”评选比喻为一场江湖混战似乎并不为过。围绕着本届“国大师”评选,不仅申报者各尽其能,极力争取,众多业内人士对最终获选者的种种猜测、议论之声更是始终不绝于耳,甚至牵动着这些准“国大师”作品的市场行情也一度风生水起。
  以当代工艺美术中较具代表性的陶瓷一类为例,本届“国大师”评选仅景德镇一市就向江西省报送推荐了30人,而最终江西省初评推荐到国家的仅有12人。而就在这30人的初评入围名单公布后,一边是申报者忙忙碌碌,一边则是购藏者闻风而起。谁可能最终获选?谁的作品市场行情可能会走高?议论纷纷下,据说不少人选择了抢先购藏,而一些市级评审入围者也迎来了一个销售小高峰,自己也索性顺风涨价。
  这样的情况不只出现在景德镇,也不只是陶瓷一类,全国各地、各工艺美术门类每每遇到“大师”评选,普遍都会出现这样的市场动向,瓷器、紫砂、玉雕、石雕等几个最热门的门类尤其明显。
  被评上“省大师”作品价格就要上涨两三倍,评上“国大师”则还要翻番,这一观念如今在业内几乎已成为了共识,早已见怪不怪了。据业内资深人士胡先生告诉记者,虽说评上“大师”后所有人的作品都立竿见影上涨数倍有点言过其实,但至少上涨个一两倍还是不成问题的。假设一个作者不是“国大师”时每件作品是2万元,评上“国大师”后一年增加的收入至少几十万元,但这仅仅是直接好处。
  不可否认,“大师”头衔的高低与其作品的市场价格息息相关,头衔越高,他所获得的利益越大。特别是“国大师”这一当代工艺美术界最高级别的头衔,一旦加冕,随之而来的绝不仅仅是至高无上的名誉和地位,其作品更会受到市场的广泛追捧,这是长久以来当代工艺美术收藏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对于“国大师”这一桂冠,创作者无不倾心向往,收藏者、投资者自然也会将评选视为一个机会点。
  于是,就有了一层比一层复杂的评审制度,有了一轮又一轮的争论和质疑,有了反复重申但未尽人意的保密制度,有了作者的四方打探活动和不惜一切的动力。不少人士感到,第六届国大师的竞争比上一届又激烈了许多,热闹了许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