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浙江杭州老虎洞窑址(南宋官窑)重要考古成果






[日期:2022-06-20] 来源: 南宋官窑研究鉴赏  作者:佚名 [字体: ]

 


老虎洞元代青釉鬲式炉(二) 该炉口径为12厘米至13.5厘米,残高7.5厘米,为敞口,圆唇,平沿,扁圆腹,平底,底部残留一柱状足,足端露胎处呈灰黑色

该器物略有变形,通体施青釉,外厚内薄,外底开片较大,内底细密。胎骨深灰,内外均有支钉痕迹,内部残留1个,外部残留2个。现藏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老虎洞元代青釉鼎式炉 该炉残高6.3厘米

青釉鼎式炉通体施米黄釉,外层釉较内层釉厚,胎层较薄。内外均有支钉痕迹,内部残留2个,外部残留3个,胎色深灰。该炉有一足残断,足部中空,中空直径约为0.8厘米。现藏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老虎洞元代青釉簋式炉 该炉底径为8.5厘米,残高7.9厘米

青釉簋式炉通体施米黄釉,胎釉层较薄,釉面乳浊失透。上部有一圆形残耳,平底,扁圆腹,圈足。外部有细密开片而内部无。内外均有3个支钉痕迹,胎骨浅灰疏。现藏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老虎洞元代青釉樽式炉(一) 该炉口径为8.5厘米,底径4厘米,高6.3厘米,为直口,圆唇,筒腹,外底中心有一圈足,离地而垂。底部有三个兽蹄形足,足面露紫胎

青釉樽式炉内外均施釉,釉色青黄,釉面布满开片。现藏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老虎洞元代青釉樽式炉(二) 该炉残高4.1厘米

青釉樽式炉通体施青釉,内外均有细密开片,胎色深灰。底部残留一蹄形足,外底中心有一圈足,离地而垂,圈足圆削,圈足与蹄足露胎处均为紫红色。内底中部有垫烧圈痕,露出紫红色胎。现藏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工作人员通过对历年所获考古材料的排比研究,基本可以得知,传世哥窑瓷器的生产窑口在杭州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的旧址,哥窑瓷器的出现是以老虎洞为代表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瓷器在质量上下降的结果。

老虎洞窑址南宋末至元代早期地层材料显示,官、哥 不分的瓷器存在一方面说明窑场生产质量的下降,同时也说明哥窑瓷器在该时期已经萌芽,而传世哥窑的生产时间在元代晚期,主持生产哥窑瓷器者确实是明代文献记述的章氏。

天顺六年徐氏善得书堂本《格古要论》

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据杭州是哥窑瓷器生产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开始直到至正二十六年杭州归朱元璋所有,这十年正是明初文献所说那种成群队的哥窑瓷器的元末新烧时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