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石湾陶瓷的特色






[日期:2012-06-05] 来源:《中国陶瓷·石湾瓷》   作者:曾广亿 [字体: ]

 关于石湾烧制陶瓷窑炉的选型,唐代是采用平面近似半椭圆形的馒头窑(广东唐代流行馒头窑,这种窑型是受北方馒头窑的影响发展而来的),通长一般约五至七米左右;宋代则采用长条形斜坡式龙窑,一般通长约三十米上下,宽约二至三米,拱顶呈弧形状,龙窑身长,烧窑时窑温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前段和中段窑室火焰较长,后段窑室火焰较短。龙窑的优点是烧窑时升温较快,降温也较快,能烧还原气氛,适于焙烧坯胎较厚的大件器物,也适于焙烧坯胎较薄的小件器物。宋以后石湾一直沿用龙窑(唐代至明清均以草木作燃料)。为了缩短烧窑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元代和明清对龙窑都进行过改革。如明代正德年间建造的“南风窑”就是在元代“文灶窑”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而建造的(这座窑现在还在石湾陶瓷日用三厂内)。“南风窑”把原来“文灶”设在窑两旁的火眼,由两排增至五排,每个火眼的距离缩小为七至八厘米,火眼由窑的两侧改在窑顶,并增设三个,使窑内各个不同的部位都能加进燃料。克服了过去火候不均匀的缺点,同时适当增加了龙窑的坡度。抽力较大,火焰较长,便于控制烧窑温度,大大降低了废品率和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窑身由原来长约三十米增加到四十米,增加了产品的容量。更重要的是,窑工在烧窑的实践中,摸索出装窑和烧炼的方法。从宋代至明清,石湾没有北方的倒焰窑,只有龙窑,要烧出氧化焰或还原焰,全靠窑工在装窑时,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堆叠器坯。由于所堆叠的器坯疏密与大小不同,烧炼时火焰流通不一致,器物互相靠拢,使温度不致很快散失,如烧制器物装置不多,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掌握这种方法,造成窑内产生还原或氧化条件,加上用劈小的柴枝为燃料,一根根往火眼里投放,能成功地控制窑温急速上升或下降,这样就能根据不同坯胎、釉料,在同一窑中,造成各种温度条件,收到预期效果。明清时期,石湾仿制的南北各地的名窑产品,特别是五彩缤纷的“窑变”器,就是用这种改革后的龙窑烧造出来的。

  (4)石湾陶塑题材及其艺术特点

    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群众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生产,而不是为官府生产,所以历来没有受到官府的重视。但它却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社会需要和生产规律推动着它的发展,在生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受到官府的干扰,因此各种历史思潮和社会风尚与现实生活,都能在陶塑中反映出来。唐宋时期石湾陶塑种类比较简单,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陶塑种类已极广泛,题材也很丰富。归纳起来,大致有人物神仙类、鸟兽虫鱼类、山公亭宇类、瓜果器物类、仿古器物与仿名窑产品类、建筑装饰类、丧葬及祭器陶塑类、其它陶塑类等。

    1.人物神仙类: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人物。题材有渔、樵、耕、读、道士、和尚、尼姑,骑牛、乞丐等,均系古装人物,行走坐卧各异。

    取材于《三国演义》的陶塑题材有诸葛亮、刘备、关公,张飞等。取材于《水浒传》的陶塑有时迁盗甲。取材于《西游记》的陶塑有老君炼丹。取材于佛教与其他小说的陶塑有达摩、六祖、济颠和尚、日月神、吹笛仙女、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和合二仙、钟馗捉鬼、刘海仙、寿星公、苏武牧羊、米蒂拜石、太白醉酒等等。总的来说,石湾陶塑人像表情百态具备,人物生动逼真、英雄勇猛,神佛庄严慈祥、金刚威武,仙女表情细腻含情,钟馗愤世嫉俗,小孩天真活泼,均极传神。

    2.鸟兽虫鱼类:大致有狮、虎、猴、猫、鸡、鸭、飞、喜鹊、猫头鹰、鹤、龙、凤、龟、蟹及各类虫鱼,均极生动,神态变化万千。

    3.山公亭宇类:均系小型陶塑,供石山盆景点缀之用,谓之山公亭宇。其题材大都不出《芥子园画谱》一书所载,规格约分为三分、五分、一寸、二寸等。超过二寸则不属于山公,山公即石山公仔之简称。行立坐卧均有,此外还有对弈、弹琴、饮酒、题诗等。此外还有龙舟、帆船、亭宇、小塔等,规格随小,但塑造得惟妙惟肖,殊为难能。

    4.瓜果器物类:一触均系供陈设之用。瓜果常见的仙桃、佛手、柚子、石榴等。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器物,有各种动植物形状的花插、壁挂、文具、烟具、鼓墩、花盆、花瓶、墨砚、水注、水盂等,制作精致、形式多样。如鼓墩(坐具),其式样之多为各大名窑所不及。它的种类有大鼓、摇鼓、腰鼓、布鼓、元鼓、更鼓。它的外形有六角、八角、四方、长方、菱花、荷花,葵花等。这些鼓墩高矮规格不一,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