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制作陶瓷的72道工序
2014/4/4 21:32:01


 

    饮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和、寂、清、静”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格物致知”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写道。   
 

    一、加工工序(8道)
    选矿→原料处理→配料→装磨→运行→放磨→过筛入池→陈腐   
 

    1、选矿:寻找矿源、矿点,挑选合适能用的原料。
    2、原料处理:
    (1)用轮碾机对石质原料进行粗碎。
    (2)土料露天堆放,通过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冰冻等进行风化。
    (3)根据工艺需要,对有些原料事先进行预烧。
    3、配料:分别按照泥料、釉料的不同种类进行称重配料。
    4、装磨:把配好的泥或釉料装入球磨机中。
    5、运行:球磨机按照泥釉不同的加工时间要求开机运行。
    6、放磨:泥浆、釉浆达到规定的细度后从球磨机中放出。
    7、过筛入池:泥浆过筛入浆池,釉浆过筛入釉池或釉缸。
    8、陈腐:泥浆、釉浆使用前存放一定的时间,以使其更加好用。 
 

    二、造型工序(2道)
    设计→造型(旋模子儿、雕塑)   
 

    1、设计:根据艺术构思或客户要求画出作品图样。
    2、造型:根据设计图样,圆器类作品用机轮旋出模子儿;人物、动物或异型类作品用可塑泥雕塑出泥子儿。   
 

    三、制模工序(9道)
    打漆→分线→闸子儿→打油→和石膏浆→注石膏浆→修模→揭扇→制套   
 

    1、打漆:在造好的模子儿上刷上调好的清漆,以利于翻制模型。
    2、分线:在打好漆的模子儿上合理地画出模型分块线。
    3、闸子儿:翻制第一扇模型时,未翻的部分须先用泥闸起来。
    4、打油:浇注模型前,在模子儿上刷一层油以利翻模。
    5、和石膏浆:在石膏桶中倒入适量的水,把石膏粉按比例加入水中,搅拌成一定稠度的浆。
    6、注石膏浆:把搅拌成的石膏浆注入闸好的模子儿待翻处。
    7、修模:待石膏浆凝固后,按照要求把石膏模外面修刮平整。
    8、揭扇:按以上步骤,逐扇把一套模型翻制完成。
    9、制套:利用翻制成的第一套模型制成外套,可大量复制同样的模型。     

    四、成形工序(29道)
    (一)、注浆成形(12道)
    清模→合模→量浓度→过箩→注浆→放浆→开模→修坯→粘接→打章→干燥→抹坯   
 

    1、清模:把模型内外全部清扫干净,以免混入杂质。
    2、合模:把模型逐扇合对起来,不留缝隙并捆扎牢固。
    3、量浓度:把浆缸中的浆打均匀,并用浓度表量出所需的浓度。
    4、过箩:把合适浓度的浆起入注浆桶时过箩,保证浆中不混入杂质。
    5、注浆:把浆注入合好的模型中,并注意经常添浆。
    6、放浆:注浆到一定时间,待坯体达到所需厚度时,把模型内多余的浆放出来(实心注浆不放浆)。
    7、开模:模型中的坯体硬化到一定程度时,把模型打开。视具体情况取出坯体或稍顷再取出。
    8、修坯:对具有一定硬度的坯体按照形体要求进行修整。圆器一般要在机轮上旋削坯体,人物、动物及异型类则手工修整。
    9、粘接:把坯体的各部分粘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坯体。
    10、打章:修好的坯体在底足部打印上窑厂或制作者的名号。也有的把名号章预先制出,然后再粘结在坯体上。
    11、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