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旅专用品。
只是在战争等特殊年代,因其成本低廉、量多,束口、细颈、深腹等器制特点,容量大并便于系绳携带,并可作汲水之用,而常被军旅大量采用,如被韩世忠采用为行军打仗便携水壶,合乎情理。但 “韩瓶”这个因特殊历史原因而衍生的器物称谓显然是片面的。
综上所考,从地理位置的时空对应定位、生产年代的比对,以及类型及其功能考究上,都充分证实宣州区慈溪和西窑冲一带古窑址发现的此类大规模生产的“韩瓶”,正是地方史志等文献中记载的“岁(贡)官瓶”。只是在长远使用过程中,由于特殊背景下,其功能出现衍生异变,以及民间流传及历代不同角度记述中的品名称谓出现错位等历史原因,才导致了后世的认知模糊和概念混肴。
虽然在学界“韩瓶”这种称谓似乎已约定俗成,但并不科学,很大程度上式没了其历史真容和社会功能。(《猛虎 • 文物考古》2019年第13期)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