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民国瓷器鉴赏
2011/12/30 22:12:20


 
 

图1 青花制瓷图盘 
 

 

图2 青花蔬果图琮式瓶(王步作品) 

图3 粉彩碧桃图胆瓶

  江西景德镇·徐桃生
  民国时期景德镇在陶瓷产业、陶瓷教育、陶瓷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在景德镇千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篇章。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在人才基础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260余年的清朝统治,位于景德镇珠山南麓的延续达600多年的御窑厂宣告终结,这也标志着景德镇陶瓷自明代以来由官方引导的“官民竞市”产业格局变成民窑唱独角戏的局面,大批供职御窑厂的工匠和艺人或转入民窑,或自立门户,他们以高超的训练有素的制瓷技艺,给当地的陶瓷业界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很快就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生产的主流引导,促使景德镇陶瓷业走向兴旺。
  在思想基础上,欧洲以科学思想、工业制度为主题的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工业文明在全世界掀起巨大波澜,现代科技文明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给景德镇的民族资本家带来思想上的震撼。受“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新文化运动思想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景德镇的一批社会贤达、有识之士、爱国实业家和陶瓷艺术家们提出“研究陶业,教导工人,改良制造,以完善商品”。力图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陶瓷产业和艺术创作呈现出一派新景象。
  经过八年抗战的艰难时期,景德镇陶瓷业在经历挫折后逐步得到恢复,直至新中国成立。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按类型分为陈设艺术瓷和日用瓷。陈设艺术瓷品种主要有青花、粉彩、雕塑、颜色釉四大类。在这四大类品种中,创新产品和仿古瓷器并驾齐驱,各领风骚。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的新趋向主要是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工艺的转型,以及装饰技法与画意上的改变。在新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推动下,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业在工艺成就上产生了诸多新的变化。
  成型工艺:从原料的开采、泥料的炼制、坯胎的成型、装饰的方式等各个环节均基本上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的加工程序,制作工艺达到较高水平,具有明显的现代化特征。
  彩绘装饰:普遍运用文人瓷画,并创新出“贴花”“刷花”工艺。颜料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并与化工颜料结合,彩料纯度提高,色彩丰富,发色鲜嫩光洁。“新彩”的出现使釉上彩装饰变得简单,用油彩色直接在瓷胎上勾、皴、点、染,一人就能完成。烤炉也开始尝试采用电力,使温度、烧成时间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窑炉烧炼:在沿用传统的“镇窑”和“槎窑”的同时,也大量使用“圆窑”“隧道窑”等类型的窑炉,燃料采用煤和油。这一类型的窑炉窑温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热均匀,胎土完全瓷化,成瓷率高。
  青花瓷 
  民国时期的青花工艺常见的主要有传统手绘、现代贴花和印花三类。
  传统手绘青花瓷的技法主要取法清代康、雍、乾三朝,题材广泛,画面生动,胎质细腻,釉面洁白,构图丰满工整,线条清晰流畅,料色清翠莹亮,线条勾勒纹饰轮廓,分块分片用洗水、分水法形成不同色阶,达到层次分明、水路清晰的艺术效果。民国青花是青花瓷中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

 
 

图4 粉彩大富贵亦寿考图瓷板
 

 
图5 墨彩描金五老图瓶 

图6 五彩弄玉吹箫盘
  现代贴花的青花瓷器,图样清晰,规格统一。印花的青花瓷,线条简洁,画面规整。
  民国青花创新方面,以王步为典型代表,他把中国画"六法"的骨法用笔融入经他革新的青花分水技法中,在分水过程中,用笔徐疾轻重、婉转变化恰到好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