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7501瓷的鉴赏与辨伪
2013/12/17 17:24:44
1975年4月,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组织了40多位我国陶瓷工艺技术最高水准的各方面的高级专家和技工,为年事已高的毛泽东主席特别定制了一批美观、适用的生活专用瓷器。他们用江西抚州临川高岭土这种稀有特种陶土为原材料,满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之情,呕心沥血地进行科研攻关。经过历时三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在1975年8月31日烧制成功。
由于这是该所1975年的首项工作,故被称之为“7501工程”,其研发产品也被后人称为“7501瓷”。
1975年5月25日至1975年8月31日,陶研所共烧出“7501瓷”22窑,生产瓷器共计14103件,而实际成品仅4200件,成品率不足30%。1975年9月,以92件餐具和文具等为一套的约1000件“7501瓷”被送至北京。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在收到“7501瓷”后,便下达了销毁余下瓷器的命令。但当地有关部门基于“如有损坏还可补充”、“将美丽的物品损坏于心不忍”等理由,没有服从命令。有约1500件瓷器被封存在仓库里,并于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开始流向民间。也正是有基于此,我们今日才有幸一睹“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音如磬”的“7501瓷”的风采。
关于那4200件“7501瓷”,据陶研所生产记录统计主要去向有三:一是约1000件送至首都,除正常损耗外,国家有关场所还应保存部分,少量流到民间。二是陶研所作为职工福利分配了2000余件,但实际保留下来的最多不超过一半。三是陶研所留存约1000件,但该所曾经于1989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博物馆展览后一次性转让。据专业人员推测,7501瓷现今存世量应该不超过2000件。故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7501瓷”是十分稀少的。
一、“7501瓷”有何鉴赏价值
在那个激情岁月的火红年代,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堪称至高无上、无与伦比。“7501瓷”的研制和生产者们满怀虔诚的赤子之心,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以前所未有、空前绝后、不为名利的工作态度投入到“7501瓷”的生产之中,由此奠定了“7501瓷”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那个特殊年代,别具一格的“7501瓷”是源自时代、超越时代的艺术杰作。陶研所集结了含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的当代著名陶艺家,凝聚大师们的创作才华,从毛泽东诗词中吸取创作灵感。您瞧,那宁静素雅、娇艳欲滴的水点桃花(图1),整个画面充满着诗情画意。而那简洁明快、祥和大气的翠竹红梅(图2),显得是那么地风范卓越。似冲出画面、迎面而来的那些“7501瓷”,不仅象征着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象征着毛主席作为伟大诗人的博大胸襟。
“7501瓷”水点桃花釉上彩和合器 尺寸:13.5×7厘米图1 “7501瓷”水点桃花釉上彩和合器 尺寸:13.5×7厘米
“7501瓷”翠竹梅花釉下彩盖碗 尺寸:14.1×8.9厘米图2 “7501瓷”翠竹梅花釉下彩盖碗 尺寸:14.1×8.9厘米
“7501瓷”是中国陶瓷历史工艺的标志性创新成就,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具有五大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有相当一部分“7501瓷”采用了釉下五彩的最新工艺。第二,均在1400℃高温下烧制而成,具有极高的釉面玻化程度。第三,釉下双面对花与碗内外芙蓉花重叠一致,丝毫没有一点移位(图3)。第四,餐具能够带盖的均要求带盖保温。第五,餐具、茶具、烟具、文具都要求配套,品种齐全。它集新构思、新创意、新造型、新工艺于一身,不仅是集体人才智慧的结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