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拍卖:用标准说话
2010/7/8 20:48:22

日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第一个规程、中国拍卖行业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悄然出台,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规程,不但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认可和推崇,更被认为是中国拍卖业进入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为特征的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意义不逊于《拍卖法》
“《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相对《拍卖法》是一个补充,更是完善。这个标准一经出台,文物艺术品拍卖界的同仁们都以欢呼雀跃来形容当时的心情。”6月28 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京举办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宣传贯彻新闻发布会暨执行承诺签字仪式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全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延华表示,如果说1997年实施的《拍卖法》是整个拍卖行业的立足之本,那么此次出台的标准就是今后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张延华看来,以往国内拍卖公司在文物艺术品的拍卖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具体操作规则多是从国内外同行的经验中汲取而来,没有详实的可操作性规则。 “从过去的各自为战到如今的有规则可依,标志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它的制定、颁布、实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甚至可以与《拍卖法》的颁布实施放在同一高度上衡量。”
据了解,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中国拍卖行业恢复发展23年、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18年来的第一部行业标准。该标准对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拍卖图录、委托竞投等重要术语做出了界定,规定了拍卖活动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标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结合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实践,对拍卖程序中的拍卖标的征集、鉴定与审核、保管、拍卖委托及拍卖图录的制作、拍卖会的实施、拍卖结算、争议解决途径、拍卖档案的管理等主要环节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以便于拍卖企业直接依据标准开展经营活动,便于拍卖各当事方积极参与拍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规程》的出台既能够代表广大拍卖公司的意愿,同时也顺应了当前市场的需要。”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坦言,即便自己拥有双重身份,但无论作为行业协会的一分子还是拍卖企业的负责人,对于这份《规程》的态度都是期待和认可的。“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目前需要做的不是无限制的扩大和增长,而是进一步规范。标准的出台,也许不会对平时操作规范的企业产生太大的影响,却可以对那些操作不规范、市场信誉差的拍卖行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行业轮动效应,使拍卖企业更加优化。”
内容详尽,注重细节
纵观整个《规程》,重视细节这一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拍卖的术语和定义,到拍卖标的的征集、鉴定、保管,甚至是拍卖图录的制作,《规程》针对上述拍卖实践操作中的重要环节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一位业内人士将这份《规程》的细致程度形容为“武装到了牙齿”。而这种细致也凸显出《规程》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拍卖本身就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作为一个中介服务者,尤其要考验的是拍卖公司的服务。拍卖的一系列环节其实都能体现出拍卖公司的服务水准。”中拍协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桂华认为,规范化经营一直是多数拍卖企业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目标,而细节的标准化则更有助于企业的日常操作与管理。“以库房管理为例,对于文物艺术品这样的特殊标的,库房的管理是其拍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规程》的第七项就‘拍卖标的的保管’做出了极为详尽的规定,里面诸如管理层也不能随意进入库房这样的细节就是对拍卖公司的内部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虽然有些规定是比较基本也是所有拍卖公司必须要做到的,但对于新的拍卖公司而言,拿着这份‘标准’,就知道在库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