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成就亚洲最贵艺术品
2010/11/30 23:04:25

    中国买家在艺术品市场上创造的“天价奇观”一次又一次地冲破人们想象的极限,就在有人还纠结于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的《砥柱铭》是否“真实”的时候,又有人花5.5亿元人民币买下了一个乾隆瓷瓶。这一次,全世界都被惊着了。
    班布里奇的奇迹
    班布里奇(Bainbridge)是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拍卖行,成立不过30年,主要业务是遗产拍卖,此前它的最高拍卖纪录来自于两年前成交的一件中国明代瓷器,成交价为10万英镑。但现实是,班布里奇让佳士得、苏富比这样的顶级拍卖行都黯然失色。
    伦敦时间11月11日,伦敦郊区小镇博罗,在班布里奇举行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一件估价只有80万~120万英镑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最终以5160万英镑(含佣金,约合人民币5.5亿元)的天价成交,超过估价50倍。这件瓷瓶不仅由此成为了最贵的中国艺术品,也成为了最贵的亚洲艺术品。
    这只粉彩镂空瓷瓶制造于中国乾隆三十年(1740年)左右,鉴定专家认为是无疑的官窑品,而且极有可能陈列于中国的皇宫。整个瓷瓶高约40.64厘米,采用双壁设计,透过外层大瓶可以看到内层的小瓶。口型为黄色喇叭口,卵形的瓶身有4组螺旋形装饰,每组都漆有鱼戏水的图案,瓶颈有“吉庆有余”字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以乾隆时期最为鼎盛,而这件瓷瓶可以说是巅峰时期的“巅峰之作”,因为它几乎囊括了乾隆时期最复杂的工艺,而且历经十几道工序,多种釉色地、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另外还有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
    目前,除了台北故宫有一件类似藏品外,已经现世的仅此一件,更为重要的是,该瓷瓶的保存状态非常良好,历经几百年,实属难得。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最终以2.5266亿港元(约合2.16亿元人民币)成交,当时创下了中国瓷器拍卖新的世界纪录。“如果和那件葫芦瓶相比,这件粉彩镂空瓷瓶也算物有所值了。”一位北京的古董收藏家王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也参与了这场激动人心的争夺战,“太刺激了!”他说。
    不过,在艺术圈和收藏圈内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收藏家马未都就认为:“盛世时的审美都是艳俗的,这件花瓶当然也不能免俗,一眼望去就剩漂亮了。”
    “这是一件近乎完美的工艺品,豪华而繁缛的工艺和拼接非常难得,但是其作为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究竟有多高就见仁见智了,我个人感觉它艳丽有余但缺乏纯粹的美感。”一位文物鉴赏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买家愿拿瓷瓶换《砥柱铭》
    博罗位于伦敦西郊,这个安静的小镇可能从来都没有迎来过这么多中国人,几乎中国所有的艺术品大买家都聚齐于此,“能飞过去的就飞过去,实在去不了的,也都办了电话委托。”王先生说。
    从英国媒体刊发的现场新闻图片来看,在简陋狭小(据现场买家称不足100平米)的班布里奇拍卖会现场,竞拍者几乎全部都是华人面孔。这只瓷瓶的拍卖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之间在互相竞价,而且争抢非常激烈,以至于后来都以100万英镑的幅度进行加价。最终,一位神秘的电话委托买家得偿所愿。
    从来没有见识过如此阵势的班布里奇拍卖师激动得连拍卖槌都敲坏了,而瓷瓶的委托人之一也差点休克在拍场上,一度被人扶出拍场呼吸新鲜空气才恢复意识。
    事实上,在这只瓷瓶拍卖之前,班布里奇并没有像佳士得、苏富比这样的大型拍卖公司那样做什么宣传,甚至连拍卖图录都没有印。“可很多中国买家早就瞄上它了。”王先生说。
    几个月前,国内媒体上就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则“趣闻”:英国一对兄妹在收拾已故父母位于伦敦郊区的一套老房子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早已落满灰尘的中国古董花瓶,这个花瓶是父母在上世纪30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