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市跻身世界前三 当代艺术品价格反弹在即
2010/3/9 20:37:01



在伦敦当代艺术拍卖周上拍出580万英镑高价的当代艺术作品《金色海面浮雕》。




随着2010年春拍的日益临近,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早已摩拳擦掌,开始了新一季的全面筹备。面对消沉了近一年的当代艺术品市场,近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力与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在匡时会客厅就“当代艺术品市场触底反弹”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全球知名的财经杂志《经济学人》日前刊文指出,得益于中国藏品热和全球当代艺术市场的跃进,以及中国政府关于艺术品交易政策的改变,中国已经取代法国,成为继美、英之后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
该杂志的观点源于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报告显示:去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的313亿欧元,比2008年下降26%,但这一数字仍高于2006年水平。这其中,美国和英国分别占全球交易总额的30%和29%,位列前两位;中国2009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42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14%,同比增长12%,位列全球第三。此外,2009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总额为130亿欧元,比 2008年下降32%。值得注意的是,以2.91亿欧元(合27.12亿元人民币)总成交额领跑亚洲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跻身全球第五大拍卖公司,这也是全球前五大拍卖公司中惟一的中国拍卖公司。
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上拍数量和成交数量均占到全球50%左右,成交率高于全球平均成交率60%,达到62%,成交总额占全球成交总额的52.83%,超过半数以上。2008年,北京市文物艺术品成交均价12.98万元,全球文物艺术品成交均价16.67万元,差额为3.69万元;2009年北京市文物艺术品成交均价上升至15.64万元,与全球文物艺术品成交均价15.93万元仅相差0.29万元。高价拍品尤其是5000万元以上的拍品,有近八成产生于北京。
在上周举行的北京市2010年度文物拍卖工作会议上,与会领导与众多业内人士也认为去年的中国市场是全球艺术品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北京渐已形成了在国际上与香港、纽约和伦敦并列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常年对国内外艺术品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的赵力教授在其所做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中也指出,根据他所做的市场研究,在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复苏迹象;而中国市场在第三季度的表现则明显优于全球。
艺术品市场研究学者克莱尔·麦克安鲁博士认为,2008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销售额和销售量一直都非常稳定,而且一直在增加”,同时,“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已经占有很大份额,而且有了重要地位”。
苏富比公司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对内地藏家的崛起印象深刻。“单是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参加我们拍卖的内地客人数就迅猛增长,和2004年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去年,国内主要拍卖企业业绩都出现了大幅提升。”赵力说,特别是中国书画行情率先转暖,拉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下半年由“暖”转“热”。北京保利推出的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卷》拍出了1.69亿元的高价;中国嘉德“古代法书墨迹”专场97件作品拍出2.4亿元的总额,成交率高达91%。北京保利去年秋拍拿下了 15.78亿元成交额,而中国嘉德秋拍收获的15.33亿元更是超过了其2008年全年的总成交纪录。在赵力看来,在目前全球艺术品市场刚刚企稳的大背景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率先复苏应归功于国内购买力的强势支撑。
“我们发现,受到国内购买力长期关注的中国书画行情,呈现出不断向好的阶段特征;与之相反,海外购买力参与较多而中国购买力参与相对较少的中国当代艺术行情,目前仍受制于全球市场的基本面。”赵力认为,国内购买力对艺术品市场复苏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