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鉴宝:净瓶观音估价10万 清琥珀项链估价1万
2010/3/17 20:46:24

 


金元时期红铜观音


清代青花玲珑杯


南宋时期钧瓷茶盏


清代琥珀项链


清代青花瓷盘
上周六,大河鉴宝迎来了虎年开场首次鉴宝。阳春三月,春意暖暖,河南省龙祥宾馆的鉴宝场地内,来自全省各地的藏友与专家探讨藏品,学习鉴定知识,其乐融融。
净瓶观音有汉风
往期鉴宝中佛像非常多见,反映出民间佛教文化的兴盛与传承。而佛像以藏传佛教的居多,当天见到一座金元时期的净瓶观音,却是汉传文化中的作品。
这件佛像为红铜材质,通体刷金,观音面容部分金已脱落,但佛身上还保留比较完整。年代久远,佛像已形成一层光润的黑色包浆。观音面容丰满,端坐于底座上,底座上有缠枝花卉,与通常见到的莲花宝座不同。青铜器与钱币鉴定专家于倩老师说,元明以前,莲花宝座的造型并不多,元明以后才盛行起来,这样的底座也印证了这座雕像年代较早。佛像整体造型比例合度,品相完好,而红铜的材质比通常所见的青铜、黄铜更纯,更昂贵,也更少见。于老师给出的市场估价为10万元。


和田白玉松鼠葡萄挂件


金元时期青玉印
丽瓷扎堆有茶香
虎年开场鉴宝,陶瓷项表现最为突出,精美的宝贝轮番登场,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成了当天最忙碌的专家。
开封的赵先生是大河鉴宝的老朋友了,这天拿来一件新收的宝贝——一件南宋钧瓷茶盏。这件茶盏直径8.3厘米,器型规整,但釉光被土吃了些,而且边缘处有两处小磕。细看盏内有块红斑,青釉挂红斑。红斑色暗红,不太明显。李老师说,钧瓷的红斑是自然窑变形成的,不可人力把握,钧瓷一挂斑就价值骤增。这件小盏虽说茶杯已失,还有点缺陷,釉光也不好,市场参考价仍可达到两万元左右。
一位来自洛阳的年轻藏友带来一件家传的唐钧罐,高21厘米,腹径19厘米,颜色青中发白,而且口沿补过两大块。李老师说,东西虽说残得厉害,但是件开门货,而且是鲁山唐钧,正经窑口,如果没有残,市场价可以达到十来万元,就现在的品相,也能值个两万元。小伙子说,这件罐是爷爷收的,老早就残成这样了,是他自己用白水泥、石膏调配后补的。嗨,真厉害,把专业的活儿也干了。小伙子说起胎、釉、器型来,一套一套的,很有些专业知识,难怪敢亲自下手呢!
当天还见到一件清代青花玲珑杯,是罕见的官窑器。李老师说,这件小杯采用的是进口箍料,青花颜色深沉,不浮。内侧杯底绘有一只飞龙,龙为五爪, “五爪龙也是官窑的标志”,龙身上“点”出龙鳞,“这正是当时的画法”。再看杯底,有手写底款“康熙年制”字样。杯侧有个小手柄,器型规整,内沿纹饰还有四个小开光。而最为特别的,是杯身的镂空花,即玲珑瓷的“玲珑眼”。
李老师介绍,玲珑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属于镂花的一种,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称做青花玲珑瓷。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犹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澈透亮,但无洞不漏,灵巧、明澈、剔透。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已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已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年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这件青花玲珑杯,晶莹明彻,品相完整,李老师给出的市场估价为上万元。
看罢了玲珑的小杯,又来件青花大盘。藏品主人来自周口,大盘口径达28.5厘米,盘中绘制青花山水人物,画面非常丰富,两个人物闲散打扮,手执竹杖,甚是闲逸洒脱。还有四个小开光。李老师说,这件大盘为嘉庆、同治年间作品,可以看出清晰的橘皮纹,正是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