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虚报成交额成业内潜规则
2011/12/19 22:41:46


 


   随着北京保利、匡时、香港佳士得等一批“上规模的”拍卖成功举行,2011年艺术品秋拍正在激情上演。拍卖市场几乎每天都刷新着艺术品价格的新纪录,也不断给关注艺术品市场的人们制造了多个可以讨论、质疑甚至争辩的话题。让我们一同跟随笔者的镜头去探个究竟 
  质疑一 
  艺术品市场是否被透支 
  2011春秋大拍在天价与创纪录中时时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春拍带给人们的感官刺激与话题似乎并没有停止。在5月22日嘉德拍卖夜场上,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从8800万元起拍价一步步到达4.255亿元的高位后,质疑之声似乎就没有终止过。 
  有人说,当时全场响起的长达数分钟的掌声是在为资本喝彩,原因是将一幅购买价2000万元的画作推高至4亿元以上,资本之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艺术品收藏市场完全被资本左右,就没有真正的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终究会有人接下最后一棒。”一位资深藏家对当下红火的艺术品交易显示出深深的担忧。
  在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资深拍卖师季涛看来,资本向来只有激情、没有恒性。比如在2003年前后,中国当代艺术在拍卖市场上风光无限,但那时的股市并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随后当代艺术盛极而衰。直到2008年股市由牛转熊,艺术品市场的日子突然好过了,资金多、参与者众,拍卖公司开始各显其能,与资本大鳄建立密切关系,这才有了过亿元拍品的出现。近三年,股市始终没能走出明朗的格局,艺术品市场恰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果股市哪一天重回3000点、4000点甚至历史高位了,艺术品市场的‘狼’就真来了。”季涛说。
  “艺术本身是无价的,艺术珍品的价格从目前来看更看不出透支。”对此,资本大鳄、在艺术品市场中既是买家也是卖家的刘益谦日前再次向记者强调这一观点。而在《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这幅拍品上,他似乎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早在2005年他斥资500万元买下这幅拍品中的《松柏高立图》部分时,就有很多人说他是傻子,到了2010年,他花1500万元买下另一部分《篆书四言联》时,直接由傻子晋升为“冤大头”,而在今天看来,他似乎又是最大的赢家。“如果我当初买的不是珍品,而是商品的话,可能就没有今天了。”刘益谦表示。
  对此,一知名拍卖行的董国强(微博)则表示,人们对于艺术品市场价格的种种担心,是因为近几年艺术品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的确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如果与国际艺术品交易市场接轨的话,中国艺术品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首先,中国95%的有钱人还没有收藏艺术品。其次,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也处在初级阶段。以毕加索和齐白石为例,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存世量都很大,但是两者价格却相差数十倍。另外,社会对艺术品市场的理解还在初级阶段。在西方,一件毕加索作品如果拍高价,公众会很高兴,因为他们热爱艺术。但在中国,一件拍品如果拍出天价,马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董国强表示。
  质疑二
  拍卖行是否偷税漏税虚报成交额
  如果说对市场泡沫的担心尚不足以动摇艺术品市场,那么天价频出的背后,市场各方对于艺术品成交真实性的怀疑,以及由此引出的相关税收问题的担心,正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有业内人士表示,拍场接连上演“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繁荣景象,只会让局外人向往,局内人猜测和质疑。
 自2010年起,中国拍卖市场在多种因素叠加之下,迎来了盼望多年的盛世典藏热潮。此前有人预测,到2013年,我国拍卖市场年度成交额将超过 500亿元,而这个目标已提前三年实现。年初曾有人说,参与资金之多、参与者之众势必将市场托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如今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