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洗钱的路线图
2012/3/15 21:09:15
这一过程不是买家单方面就能完成操作的,必须和拍卖行有所配合,因为明显作假的拍品首先得通过拍卖行的鉴赏和评估,给出一个非常高的估价,然后再拍出一个很高的价格。
艺术品洗钱路线图
在中日财经问题学者姚耀看来,现在的中国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很像,“泡沫经济时代,利用艺术品和股东拍卖洗钱,已经是日本的‘老手法’了”。但他指出,这两年去日本淘“艺术品”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赴日“雅贿”和日本作假艺术品有抬头之势。
艺术品:行贿第一工具
姚耀在今年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洗钱内幕——谁在操纵日本地下金融》中,提到了最常见的十八种洗钱方法,其中一项就是通过艺术品洗钱:“利用低买高卖的价买卖,将钱以合法的交易方式,洗到目的账号。此方式亦常用于收贿的收钱方式。或购买具价值的古董珠宝或收藏品,再讹称为自家收藏品在市场上放售,一般会购买没有记号的物品,如文物、邮票或历史悠久的名厂乐器。”
姚耀在书中列举了靠蛋鸡养殖起家的秋庭泽仁(化名)的故事。
在上世纪90年代,秋庭已经掌控了日本鸡蛋市场40%的份额。他本人对法国名画很感兴趣。为了报答在政策上一直支持自己发起的(养殖)农民协会的执政党某议员,秋庭在欧洲某地联系好了一幅名画的私人藏家及某拍卖行,告诉他们何时何地对该收藏家的那幅名画进行拍卖。然后,秋庭以自己资助的日本秋庭画廊和文化基金会的名义,邀请一些文化专家和收藏家(事后证明这些人无非是秋庭用来遮人耳目的陪衬),一起到欧洲采购一些名画回日本,作为“丰富日本艺术收藏”和“为国争光”的壮举。
早在欧洲拍卖成行前,议员在秋庭的安排下,先到私人藏家博物馆里“随便看看”,并“独具慧眼”地以超低价100万美元“买”下了其中一幅名画(正是之前秋庭与收藏家和拍卖行说好的那幅)。
时隔不久,众多日本专家和收藏家在欧洲拍卖行见证了这幅“不知名收藏家寄售”的名画被一轮轮“很有品位”的顾客追捧,最终被日本秋庭基金会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秋庭在“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日本企业家、收藏界的魄力和品位”的同时,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政治献金和洗钱答谢。
类似的故事在与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也会上演,尤其当国内礼品市场的年需求总额在7684亿元左右的今天(中国礼品产业研究院根据分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行业数据等信息后对礼品行业的测算)。据统计,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而其中送礼消费占到奢侈品消费30%以上。一位北京市纪委干部对媒体表示,在近几年调查的受贿案件中,古董字画等艺术品及劳力士金表之类的奢侈品已经超过房产排名第一,成为涉案金额最高的贿赂工具。
著名书画经纪人郎永说,常有人通过他向书法家求字,很多要写上“赠某某”,这样领导不收也不好,因为写了他的名字总不好再退给别人了。郎永说,“如果有实力,可以选择如齐白石、范曾的画或者启功、沈鹏的字,这些都属于硬通货,最受欢迎,价值高、能保值,而且变现也非常容易。”郎永还听过个故事:两企业竞标一个项目,一方送领导一辆路虎免费试驾。另一方缺钱,便花几千块钱找人仿了一幅齐白石,拿到拍卖公司自卖自拍,把80多万的拍卖公司付款凭证一并送给领导。“反正是一锤子买卖。”
在中国,被称为“雅贿”的艺术品有惯常礼品所不具备的“风雅”和“别致”,以此洗钱的历史十分悠久,并被发扬光大。
拜冯小刚2008年的电影《非诚勿扰》所赐,从2009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日本旅游,其中一项重要日程就是淘艺术品、奢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