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博士张琼辉:瓷器修复中的创业商机
2012/4/10 21:44:58

  [城市经济导报讯:]从一次偶然的发现开始,嫁接爷爷的古董修复技术,从补盘子补碗开始,张琼辉在瓷器修复中开辟了一条自己的商业之路。
  细节挖机会,百试终获成功
  张琼辉从事陶瓷修复源于对一个生活小细节的发现。
  2009年3月,他去广州出差,在阿姨饭店的杂货间里无意间发现很多废弃的陶瓷餐具,有的只是破了一个小小的缺口。他觉得有些浪费,但阿姨说,为了避免客人用餐时划伤,又影响美观,只能当垃圾扔掉。
  张琼辉随即回想起爷爷修古董的情景,一件件残缺的古董瓷器到了爷爷手上都被修复得完好如初。自己耳濡目染也掌握了一些陶瓷修复手艺。他想:既然古董瓷器都可以修,普普通通的陶瓷盘子也一定可以修。
  之后,张琼辉开始瓷器修补实验。他借鉴修古董瓷器的方法,使用石膏、滑石粉、国画原料,甚至还想到了烤瓷牙的材料。
  但比想象的难很多,古董只是用于摆设,没有“水煮油炸”的要求,而修餐具的要求是:既要无毒无害,又要耐高温、耐油污等。这些对于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张琼辉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登天”的大难题。
  于是,他开始利用出差的便利条件走访陶瓷厂,请教化工专家。尝试了100多个不同的配方实验后,张琼辉的瓷器修复材料终于研制成功了。经检测达到了环保、无毒、无重金属排放的标准。
  为了研发原材料,张琼辉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一向特别抠门”的老婆为了支持他,把岳父的养老金都“挪用”了。
  在找专家的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记得我拜访最重要的一位日本的化工专家,到厂里找了好几次都被保安挡在门外。为了见到这位专家,我在他们工厂门口蹲了好几天才得以谋面。”
  巧解推广难题
  技术摸索很难,打开市场更难。
  陶瓷修复最主要的客户是酒店。张琼辉介绍说,首先,饭店采购是最大的阻力。以前他们购买新餐具,采购会有提成,所以不愿意看到陶瓷修复断了他们的财路。
  这时候,张琼辉就尽力去说服其他员工。因为餐具破损多了会扣这部分人的工资和奖金。而陶瓷修复既能帮老板省钱,又能帮员工免受处罚,所以张琼辉很容易就和这部分员工拉近了关系,帮他说话的自然就多了。
  其次,很难直接与酒店老板沟通。虽然张琼辉之前做过业务员,但对他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在去酒店推广之前,先打听好酒店老板的姓名、年龄以及大体的办公地点。这样就掌握了相对的主动权,再去酒店找老板做推销就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总吃闭门羹了。到酒店对大堂经理讲“老李在不在办公室?我是他朋友。”服务员一听,谁敢拦老总的朋友啊。随后,张琼辉顺利地带着陶瓷修复前与修复后的对比图以及节约成本的测算,说服了一家又一家的老板。在酒店客户中,最难开拓的是星级酒店。因为要通过层层审批,最终也许还会遇到老外客户。
  经历多了,张琼辉感觉:其实这个业务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前期合作几家之后,酒店相互之间也会给我们介绍业务。就算见不到老板,想拍老板马屁的员工很多,他当然愿意把这个能为老板省钱的好消息传递到老板那里,讨老板的欢心。
  随着知名度在昆山地区打开,开始有酒店、餐馆主动找到张琼辉,就连居民家的卫浴修复也渐渐多了起来。
  在此期间,张琼辉记忆最深刻的是第一个客户的建立:“我当时免费给有意向的酒店修了很多样品,最多的一家修了100多个。样品送出去之后我开始焦急地等待酒店的答复。终于,样品送出去的第9天,我接到了第一个客户的电话,叫我过去谈谈。当时还没有人做陶瓷修复生意,所以我对价格不太清楚。到了酒店之后,他们要求我提供报价表,我当时愣了几秒钟,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来得及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